“鄞”在绿水青山间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
20年来,鄞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发展高端产业、打造高效总部经济的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导入城市发展脉络肌理,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展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生态蝶变。
治污攻坚逐绿而兴
“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东钱湖畔,烟波浩渺,绿意盎然,湖区水质常年稳定在总体Ⅲ类、局部Ⅱ类,并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湖泊和浙江省首批美丽河湖的荣誉称号。东钱湖水域保护的成功,是鄞州全域水环境治理下的缩影。
从象山港到大嵩江、从三江口到东钱湖,鄞州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00%达标,全区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024年度再度荣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和“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鄞州长期坚持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的全过程管理,全面开展电镀、铸造等重点行业整治和“禁燃区”建设,实现中心城区餐饮油烟“禁设区”划定全覆盖,全区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位列宁波中心城区前列,空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20年来,鄞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多,面对废弃物造成的环境压力,鄞州对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再生资源的收运体系进行了革新,实现一般工业固废产废端、转运端和处置端全过程闭环管理,并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无废集团”“无废商圈”,“无废指数”蝉联全市第一。
生态经济点绿成金
既要守护绿水青山,也要打造金山银山。20年来,鄞州坚持制造强区,协同推进“稳一强二优三”,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链条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开展高耗低效、“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完成明州热电超低排放改造,关闭长丰热电等落后产能,实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同向共进。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服务保障。今年,鄞州再度优化生态环境营商服务举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生态环境预防式执法等一系列助企改革举措,不断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领域发力攻坚。
如今,鄞州已成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浙江第一区”,拥有23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超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培育了生态环境正面清单企业161家、三星级绿色工厂33家。澎湃的绿色发展动能,推动鄞州今年工业投资和绿色经济实现双向增长。
万物共生向绿成景
褐林鸮、黑眉拟啄木鸟、黄喉貂……走进全国首家“亲生态”文明教育馆——鄞州生态文明体验中心,多种多样的鄞州本土生物展览吸引了市民驻足。当前,鄞州正加速推进“亲生物”型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4年提升。
在东部新城生态走廊打造城市公园中的“动物会客厅”,引入浣熊、羊驼等常住“嘉宾”,常态化免费向市民开放。在鄞州公园新建周尧昆虫博物馆,引入我国首例切叶蚁生态装置,直观展示全过程生命周期,成为网红打卡点。在天童森林公园,建设5种生态类型的“1+X”城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点,开展生物多样性摸底性、过程性监测。
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亲生物”型友好城市,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鄞州还在全省率先构建“省—市—区”三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成省级体验地2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发布“亲生物城市线”和“野趣生境线”两条体验路线,2024年生物多样性文创产业营收突破千万元。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鄞州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