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7月14日,宁波精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员工李保军下班后,开始研读专业教材,备战下月企业组织的电机制造工高级工等级认定考核。若顺利通过,他不仅可获得政府2000元一次性奖励,还能每月享受企业的岗位补贴。
这笔“技能增值收益”对李保军而言意义非凡。两年前入职时,他还是手工装配线上的普通工人,如今已转型为自动化产线操机工,每月增收500元。“技术提升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李保军信心十足地说,自己下一步要冲技师,以后还要考高级技师。
在精华股份,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公司总经理徐金尧说:“企业去年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后,开展了两次认定工作,已有72人参加高级工的认定考核。今年首批报名就达90人,员工们非常积极。”此外,企业还将车间管理岗选拔向中高级技能人才倾斜,“技高者上”已成用人导向。
这种良性循环正是鄞州政策设计的初衷。作为制造业大区,全区技能人才缺口长期存在。区人社局党委委员崔莉坦言:“企业常陷入‘既缺熟练工,又怕培养完就流失’的困境。”2024年1月出台的《鄞州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直击痛点:引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企业每年最高可获6万元补贴;开展校企合作,每成功培育一人,企业就能获600元补助,一年最高可达3万元;新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企业一次性可获2万元奖励;职工被认定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及以上的,以每人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标准补助给企业……这套组合拳使企业育才成本下降约30%。
政策红利已快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全区新增技能人才2.01万人,比前年增加9.23%。近日,区人社局向精华股份等44家企业发放首批补助金131.62万元。
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也是受益企业之一。在生产车间,刚通过机修钳工高级工认定的张红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他说:“现在除了技能提升,工作也干得更带劲了。排查故障更快了,工资条上也多出好几百元。”
这家拥有300名一线工人的企业,将技能等级与薪酬严格挂钩。随着新能源汽车底盘业务拓展,其自主认定工种将从1个增至3个。“政策红利让员工考证热情高涨,”副总经理纪炎展示着贴满培训照片的文化墙说,“去年有30名员工自愿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通过了首批评定。”
鄞州的育才方程式还远不止“经济账”。技能人才既可参评“鄞州工匠”等荣誉,还享有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专属礼遇。正如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所言,这套“职业发展+物质激励+社会尊重”的立体培养体系,正在铸就“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