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养老服务 > 工作情况
让“养老”变“享老” 东郊街道打造家门口的银龄“幸福圈”
发布时间: 2025-06-09 10:52 信息来源: 东郊街道 信息来源:

2个中心联动5个站点,老年助餐服务基层覆盖率达到100%,由60岁以上老年人主理运营的社会组织团体达67个……在东郊街道,一系列数据勾勒出养老服务的全新图景。街道通过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态圈”、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食娱学”一站式服务,拥抱有温度、有活力的晚年生活。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态圈”

擦亮家门口的幸福底色

在东郊街道,“养老不离家”正从一句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通过探索“中心+站点”一体化运营模式,这里的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

整合场景资源

打造身边“养老家园”

东郊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鄞州颐康院内,刚成立时,面临着无独立营业时间、家庭接受度低的问题。去年“一人一档”老年人需求调查显示,大量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知之甚少。如何让养老服务走进老人心里,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破局,今年东郊街道引入鄞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第三方运营。运营方联合颐康院、社区老龄代表召开多场座谈会,精准梳理出6个居家养老难题。

基于此,街道对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改造,新增12个日托床位、5套助浴设施、5套老年运动设备,还有50套适老化餐具。从适老化扶手到定制日托床位,从安全洗浴设备到便捷助餐碗筷,硬件设施得到贴心升级。同时,增设诊疗室和心理沟通室等“软件”设施,为老人提供健康恢复和情绪支持服务。

根据前期调查,90%的老人更倾向居家养老。为此,服务中心转变思路,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变成“机构跟着老人走”。日托床位成了周边老人的“临时港湾”,患有骨折、小中风等轻度疾病的老人,不用远行,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中短期照料。诊疗室里,针灸、推拿、肢体康复训练等8个康复服务项目,今年已为百余位老人提供服务。

银龄课堂更是人气十足。每周定期开设八段锦、柔力球等体育健身项目,中国舞、非洲鼓等文化娱乐项目,以及品茶、插花等精神文明项目;每月定期举办文艺作品展出,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群体健身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联动中心站点

延伸服务“最后一米”

5月中旬,东郊街道横石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启用。至此,辖区5个社区均建成集健康养护、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多区域一平台”养老空间。如今,东西片区各设综合性养老中心,每个社区配备养老站点的便民助老网络,已初见雏形。

端午前夕,海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里热闹非凡。一场适老化改造产品宣传吸引了众多老人围观。“这款坐浴椅洗澡时能借力,防滑又安全。”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现场展出的还有防护栏、老年代步车、助听助视设备等,均由东郊街道居家养老中心统一提供。

这样的便民服务,得益于“中心+站点”一体化运营模式。过去,社区养老服务站由社区单打独斗,人力、设备有限,活动也不够丰富。如今,东西两个养老中心统筹指导,实现了资源共享。

对老年人来说,最直观的变化是选择更多了。他们可以凭积分在不同站点参加活动,还能享受统一标准的上门服务。比如,由社区收集困、孤老人订餐名单,由中心统一为附近社区站点送餐,并对居家上门服务从预约、派单、服务到反馈全过程进行监管。此外,还为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平台。

通过构建“中心+站点”一体化运营、提供“线上+线下”2种养老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东郊街道已初步构建了“1521”多元化为老服务体系,下步将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微空间+微服务”打造更暖心的银发生活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安享幸福晚年。

提升服务能力

升级银发“幸福体验”

每天中午11时左右,东郊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便热闹起来。不少老年人陆续赶来排队就餐。“从家里到食堂,步行只要几分钟,夏天还有空调开放,我们几乎每天都来这儿吃。”来就餐的老年人赞不绝口。

宁丰社区的俞师傅打了三菜一汤,有荤有素。他说:“我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在这儿吃饭省事多了,而且菜色丰富,价格也实惠。”

如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就餐需求?在区民政局指导下,东郊街道深度聚焦这一问题,兼顾老年人个性化餐食需求,推出了全素食菜品、糖尿病人食谱等个性化定制菜单,健全辖区老年助餐服务机制,精心打造银发助餐暖心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老人受益”的基本原则,东郊街道积极搭建“1+5+N”15分钟助餐服务网络。这一网络包括1个老年食堂、5个助餐点,还能配送到家N户。结合实际情况,街道还推出“暖心免费早餐”“送餐陪餐”等系列便民助老服务,让老年人体会家门口“舌尖上的幸福”。

如今,东郊街道日均助餐人数超过50人,老年助餐服务基层覆盖率达到100%。让“在家门口养老”的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好,也让辖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生态更优、活力更强。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

绘就银龄生活的温暖图景

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不仅仅体现在适老化设施改造、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方面,同样需要关注老年人生活的精神内核——健康需求、朋辈支持、社交沟通以及持续学习需求。长期居家的老年人,更需要和谐互动的邻里关系和充满家庭参与感的陪伴。

因此,除了解决老年人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问题、消除孤独感外,打造良好的互动关系和社区氛围,更是活力养老社区的关键内核。

“银发伙伴计划”

架起代际“融合桥梁”

端午节前夕,东郊街道江丰社区“外婆的厨房”老年志愿者团队忙碌地蒸起粽子,只为给奔波的外卖员、快递小哥们送上节日关怀;每周三清晨,宁丰社区的赵大爷总会早早磨好豆浆,翘首以盼新伙伴——外卖员小梁来共享这份醇香;海悦社区的彩虹编织队,也默默为消防支队官兵义务修补衣物。

东郊街道作为融合型街道,既有被安置的老宁波人,也有在甬城拼搏的新宁波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方式,使得老人和年轻人交流甚少,容易产生隔阂。为打破这一局面、促进社区和谐,近年来,东郊街道创新推出“银发伙伴计划”。

该计划邀请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开展对新就业群体的帮扶,让新宁波人在东郊体验到家一般的温暖;同时鼓励老人多接受新鲜事物,走出家门与年轻人沟通,丰富社交活动,促进代际交流。

计划实施后,双向的温暖悄然生长。“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只能在家待着,现在每天盼着和年轻人唠嗑!”参与计划的林阿姨笑着说,她通过加入江丰社区“外婆的厨房”老年志愿团队,不仅和老伙伴一同学会了制作灰汁团、定胜糕等传统美食,还通过公益为新就业群体送节日祝福,交到了不少年轻朋友。而快递员小陈感慨:“她们就像我在宁波的亲人,这座城市更有温度了。”

如今,老人在与年轻人的互动中丰富了社交生活、重拾价值感;新宁波人也在老人的关怀中收获家的温暖,社区因代际间的相互理解与帮扶,焕发勃勃生机。

“一老一少”帮扶

点亮社区“志愿之光”

在东郊街道的各个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虽已步入暮年,却怀着一颗热忱之心,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社区注入温暖与活力。

宁丰社区的“老扳手”志愿服务队,队员平均年龄超75岁。3年来,他们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器具达百余件。从桌椅板凳到小型家电,在经验丰富的老人手中,一件件器具重新“焕发新生”;68岁的赵师傅,每月都会风雨无阻地穿梭在社区,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理发;横石桥社区里,钱阿姨是“安娜的故事小屋”志愿队的一员,她常常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和当地的民风民俗,让孩子们在趣味故事中了解传统文化……

目前,东郊街道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有1000余人,其中老年志愿者占一半以上。100余个社会组织团体中,由60岁以上老人作为主理运营的有67个,占比60%。这些团体跨度从广场舞团队到巡河防汛志愿服务队,更涌现出“诚信超市”“外婆的厨房”“‘老扳手’志愿服务队”等优秀社会组织团体。

从简单的自我需求,到参与代际学习、投身志愿服务、帮扶他人并为社区作贡献;从低龄老人照护高龄老人,到养老托育服务的代际融合发展,老年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我们整合养老资源,提供为老服务,搭建志愿平台,不仅给了老年人安心养老的底气,也帮助他们持续参与社会活动,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内在活力。”东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娄志鹏说。

多彩社区活动

编织银龄“幸福晚年”

东郊街道正以一场场别出心裁的活动,为老年居民描绘幸福晚年的美好图景。便民服务、养生课堂、传统节气体验……各个社区轮番出招,让老年生活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

2月19日上午,横石桥社区联系义工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日活动”,提供磨刀、磨剪刀、理发、测血压、眼科及口腔检查等实用服务。在医疗义诊区,专业医护义工为居民免费进行血压、血糖测量等基础健康检查,并提供疾病防治建议。“不用跑医院就能查身体,太方便了!”老人们纷纷点赞。

3月4日,东钱湖旅游学校养生专业的学生走进横石桥社区,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养生知识讲座。同学们不仅分享实用养生妙招,还现场教学穴位按摩,帮助老人缓解身体酸痛,将健康理念送到老人身边。

3月7日,仇毕社区“学雷锋日”活动热闹非凡。社区银发助老志愿服务队携手甬爱e家志愿者,在社区广场“各显神通”。公益理发、刀具打磨、足浴按摩等服务一应俱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温情满满。

春分时节,万物萌新。3月20日,海悦社区举办“春分多肉,绿韵暮年”多肉种植公益活动。20余位老人在专业园艺师指导下,了解春分养生知识,挑选虹之玉、生石花等品种,亲手培土、移栽、装饰,打造个性化多肉微景观,构建专属“春日花园”。“原来养多肉还能调节心情,太有意思了!”李奶奶捧着自己的作品喜笑颜开。

从解决生活所需到丰盈精神世界,东郊街道正用最真挚的心意、最细致入微的服务,将养老服务融入社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未来,这份温暖还将持续蔓延,东郊街道将继续倾听老人心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优雅从容地享受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