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 工作情况
胡君欢:以专业与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5-15 16:22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信息来源:

“4月底摘完最后一批白草莓,现在要轮种西瓜了。”昨天,在鄞州天宫庄园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各类蔬果在精心调控的环境中茁壮生长,胡君欢是这些大棚的“管家”,也是位为农业带来全新变革的“农二代”。

胡君欢来自舟山,父母都是农民,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等自给自足。“父亲搞农业,全是体力活,靠天吃饭。” 胡君欢回忆道,“所有农活都得靠人干,最多借助一头牛,完全是露天种植,天气变化对收成影响极大。” 与父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君欢专攻技术,是天宫庄园首位签约的植保专业研究生,2009年便加入天宫庄园,如今她已是鄞州天工农业开发服务中心技术总监。

初到天宫庄园,胡君欢便迎来挑战。当时,庄园的桑果连续3年遭受白果病侵袭,颗粒无收。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胡君欢针对白果病展开一系列防治试验。她巧妙利用设施栽培与陆地栽培的时间差,反复摸索,最终找到有效的药剂与防治方法。“2009年,我们成功解决了桑葚白果病问题,桑果节得以顺利举办并延续至今。”胡君欢自豪地说。

谈及父母对自己从事农业的态度,胡君欢坦言:“研究生毕业时,父母希望我能成为一名老师。在他们观念里,农民太苦了,女儿应该有更好的选择。”但当得知胡君欢签约了一家村集体企业时,开明的父母选择全力支持。“工作第二年,我带爸妈参观了我的工作环境,当他们看到我的研究成果时,他们很欣慰,觉得我做到了学以致用。”胡君欢说,从小对农村环境与植物的喜爱,促使她选择植保专业,投身农业工作。

“现代农业与父辈干农活的方式可是有天壤之别。”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胡君欢主导应用多种智能设备,农业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已在庄园广泛应用。“未来,采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等各类农业机器人也将大量投入使用。”胡君欢说。

“我们的大棚草莓是无土栽培,种植密度比普通大棚高72%,大棚年亩产值达5万元,产量及效益是明显的。”胡君欢带着记者参观庄园,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的宝贝们。这些年,在胡君欢的带领下,天宫庄园在种植模式上有了大的改变,设施化的连栋大棚与玻璃温室降低了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像草莓、叶菜类蔬菜尝试采用无土栽培,大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采访胡君欢的当天,天宫庄园还迎来了不少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不同的作物。“每年春季,周边学校都会组织来这里,我们天宫庄园如今是科普研学的好地方。”胡君欢自豪地说,庄园不再是纯粹的农业生产,还将农业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大棚内既能产出农产品,又能开展研学与采摘游活动,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2024年,湾底村经营性收入已达5000万元。

“湾底村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数字平台,庄园里150多亩设施大棚的种植情况在平台上一览无遗,管理人员不出户就能看到植物的生长情况。”在天宫庄园的数字化改造进程中,胡君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她指出:“农业专业背景让我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研究方法、行业认知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都能助力农业发展。数字化改造需具体作物具体分析,每个参数都基于多年对作物生长数据的观察记录而设定。”正是这种对作物的深入了解,让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高效应用,推动农业迈向精确、高效管理之路。

“我每天都在园区巡查,一天步数超2万步,进入5月份,园区的桑葚开采,要确保桑葚质量……”作为园区技术总监,胡君欢每天都要在园区各个角落巡查。作为成功转型的“农二代”代表,胡君欢认为科技赋能农业需具备关键能力。“一方面要有技术应用与推广能力,将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培养既懂农业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农业技术的发展,这类人才更为紧缺。”

多年来,胡君欢在农业领域收获诸多荣誉,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一代农业人的风采,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数字化农业,胡君欢在农业领域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希望有更多热爱农业的人加入,壮大农业新生代队伍,共同书写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