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探索智慧护理新路径

发布日期: 2025-05-13 09:0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从区卫健局获悉,面对群众期盼的高质量、人性化、多元化护理需求,鄞州搭上“数字+医疗”的快车,积极探索智慧护理新路径,走上病床与云端的跨维升级之路。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ICU护士长郭丽芬在危重症护理领域工作了19年,深谙ICU患者的特殊性。“这里收治的多为大手术术后、严重创伤患者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等,因病情治疗需要,他们往往需被迫长期保持俯卧位、侧卧位等特殊体位,但人体骨骼突出部位与床面持续接触,局部压力可达正常值的3~4倍,极易引发压力性损伤。原先我们需要3~4人为患者定时翻身,既费时又费力。”她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护理行业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2024年,其所在科室引入医疗电动气压翻身床垫。这种床垫内置气压系统,分30档调节,能根据患者体重自动匹配减压方案,通过一键启动,可实现定时循环翻身,精准压力调控,避免患者局部皮肤持续受压。 

“‘科技+护理’极大提升了护理效率,让我们有精力投入病情监测和救治中去。”郭丽芬坦言,现在,患者褥疮发生率降低,痛苦减轻,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都有提升。

如果说智能翻身床垫解放了护士的双手,那么电子病历系统的智慧化改造则重构了护理的“大脑”,让护理更加精准。

如今,在鄞州二院,护士不再害怕因人工转抄患者相关数据导致护理及救治的偏差与时效滞后。

“今年,医院研发了患者安全预警模块。”该院护理部主任吴丹华介绍,“当我们录入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关键数据时,依托智能算法能自动完成多维度评估与风险值计算,实时生成动态预警评分并触发分级报警机制。”此外,患者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了生命体征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归集功能,通过设备直连打破传统手工录入壁垒,将文书书写效率提升至原有水平的3倍。

钱湖医院配备了智能远程血压监测仪,患者每日3次的居家血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医院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该院社区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依托“红、黄、绿”三色智能预警系统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实现高血压精准干预。此外,该院护理团队还通过AI智能随访系统,对出院患者提供个性化院后管理,真正实现“离院不离管、健康全周期”的闭环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护理领域的深入融合,鄞州正以智慧护理为支点,持续推动护理服务向高质量、高效能、人性化方向发展,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护理体系,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