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应拓宽普法“朋友圈”
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 |
||
发布时间: 2025-04-01 15:14 信息来源: 下应街道 信息来源: | ||
|
||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前天晚上,由宁波市公安局、教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圆桌派”》特别节目在下应街道新时代法治实践站举办。这也是下应街道未成年人普法工作走向全市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自去年10月起,在区委政法委等部门指导下,下应街道探索建立“前端预防-中端干预-后端帮扶”的闭环治理体系,压降未成年人犯罪,初步构建“361”护苗工作体系。即“3”是指重点关注“三类对象”,分别为特殊、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6”是指全面实施“六大保护”,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网络、司法保护“六位一体”,“1”是指着力构建“一套机制”,形成“动态排查-研判预警-分级干预-长效跟踪”的全链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 “‘Madam来了’工作室、蓝莓家庭教育成长中心等志愿组织、社会组织力量就是我们六大保护中的‘社会’这一环。”下应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志愿组织以下应新时代法治实践站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阵地,联合学校、家庭、社区各方,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普法夏令营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提升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法律意识。 当天“圆桌派”讨论中,下应街道“Madam来了”巾帼普法志愿团项目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创新实践成为焦点。下应派出所民警、“Madam来了”志愿团团长董黎娜谈到,随着网络普及,未成年人面临“隔空猥亵”等新型犯罪风险。她介绍,团队通过情景模拟、互动课堂等形式,将防性侵、防诈骗等普法内容融入未成年人教育,累计覆盖辖区2万余名学生。 此外,在网络保护方面,下应街道积极配合网信、公安等部门,整治短视频、直播平台、社交平台、儿童智能设备等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网络暴力与过度消费等问题。 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下应街道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37%,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