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集团:多元布局强实力 出海掘金闯新路

发布日期:2025-03-03 08:5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经信局(转自鄞州日报)

放眼全球,与时俱进实现跨界“超车”;多元布局,实业与产业投资并驾齐驱。20多年来,中哲控股集团构建起横跨服饰、大宗商品贸易、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商业版图,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

去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哲集团一路高歌猛进,在鄞州区内控股规上企业营收增长18%,缴税增长63%。中哲集团董事长杨和荣表示,中哲集团秉持长期主义理念,稳扎稳打;积极做强地瓜经济,不断书写民营企业发展新篇章。

扬帆出海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

作为宁波服装产业的重要力量,中哲集团走过了服装生产、品牌建设的漫长道路。如今,服装制造依旧是中哲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企业正以服装板块为核心,锚定全球化“掘金”之路。

新年伊始,中哲集团就着手部署今年的“重头戏”:深化服装板块在非洲市场的发展方向,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规划在埃及投资建厂。

埃及地理位置优越,还拥有非洲最大的棉花和纺织工业集群。中哲将目光瞄准埃及,正是看中其交通、原料成本、产业升级需求等优势,走出国门不仅有助于降本增效,还能进一步探索从贸易企业到生产工厂的“链式出海”,将“鄞州制造”带向全球。

和纺织服装产业一样,大宗商品贸易也是宁波优势产业。宁波作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片区,中哲集团依托宁波世界级港口推动大宗商品与金融、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得益于贸易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深耕,中哲集团大宗商品板块实现营收、效益双创新高。

中哲集团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旗下中哲无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线通信产品,在智能音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雾化器等领域收获30多项核心专利,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和市场网络,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水到渠成驶入新能源产业赛道

多元布局能够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驱动持续稳健发展。杨和荣认为,“多点开花”并不等于盲目追新,必须建立在“做一行、专一行”的基础上。在他看来,中哲坚持投资与实业并重,每一次驶入新赛道,都是基于市场研究、行业判断、国家政策导向做出的决策,水到渠成。

市场大、平台广、机遇多,中哲集团抢抓机遇,切入新能源逆变器与储能细分赛道,研发生产储能逆变器、一体式储能柜等产品。2023年,中哲新能源实现了集装箱储能项目从0到1的突破,多位博士领衔的技术研发团队成功自主研发逆变器产品,建立起逆变器制造中心,实现了多型号自研逆变器产品的批量生产。

在新能源领域,中哲集团也扬起出海风帆,业务足迹已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中东等地区,中哲以综合品牌为载体,以稳定高效的产品为核心,深度布局研发、生产、销售核心环节,同步建立国际化的销售与服务团队,启用自有仓和保税仓结合的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搭建了一套高效连接海内外供应链、销售及售后网络布局的生态体系。

杨和荣用“一竿子插到底”来形容这种重视品牌建设与客户服务的发展策略。然而,坚持本地化发展需要前期大量投入,中哲集团怀抱长期主义理念,通过优化服务、做长链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中哲集团研制的储能逆变器等产品具有性能、价格上的巨大优势。目前,中哲新能源板块业务中85%是海外订单,去年实现2亿余元国内外销售总额,今年预计翻番。

锻造核心力量破题发展新路径

企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锻造核心力量。

“驱动中哲一次次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判断、对人才的重视、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管理的优化。”杨和荣总结中哲集团发展的四个“法宝”。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哲把引进更高层次人才、推动内部创新作为重点工作。在研制储能逆变器产品时,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紧密合作,借智借力。2024年,中哲在短短9个月里成立了6家海外分公司、近10个售后服务中心,招募超过50人的外籍员工队伍,快速建立起一支具有文化包容性、跨越不同民族与语言、团队凝聚力强、工作效率高、敢打敢拼的国际化团队。

创新引领,中哲集团发挥在新材料领域积累的优势,加入汽车零部件产业这一宁波制造业“第一天团”。高端合成橡胶材料应用在汽车轮胎上,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发展,提升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同时,绿色高性能轮胎还能减少磨损和排放,助力实现更低的碳排放目标。

中哲在高端合成橡胶方面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在国内外市场更有稳固的客户基础,与多家知名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今年初,中哲总投资30亿元的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年产20万吨高端合成橡胶,为城市产业提能升级添砖加瓦。

从一家年销售1亿元的企业,到去年实现全口径销售375亿元,进入全国民企500强,杨和荣认为,中哲的发展离不开鄞州优良营商环境的支撑。未来,中哲集团将坚持深耕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产业,为鄞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民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