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微萌种业:智慧育种做强农业“芯片”
——“备春耕·农业向新”系列报道①
发布时间: 2025-03-17 16:59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信息来源:

【开栏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在鄞州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备春耕的热潮已然兴起,它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互交融,奏响乡村振兴乐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备春耕・农业向新”系列报道,全面聚焦鄞州在种业、农技、农人、农田、农机等方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与成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本报记者 潘淑瑶

通讯员 周凌峰 石海彤

眼下正值备春耕关键时期,在邱隘镇的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字花科植物授粉与葫芦科作物播种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生产区域,智能化包装装箱系统高效运转,种子顺着传送带被精准打包,源源不断地为即将开启的春耕输送“希望的种子”。微萌种业相关负责人廖慧敏表示,这套系统自去年投用以来,整合多项流程,仅需单人操作,极大地提升了种子供应效率。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传统育种节奏拖沓,严重制约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微萌种业积极探索,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数字育种A+温室工场。该项目入选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为农业源头的果蔬育种自主可控按下了“加速键” 。

踏入位于姜山镇的A+温室工场,科技感扑面而来。一排排瓜苗顺着精心设计的钢绳向顶棚“攀爬”,在智能系统营造的精准光照、适宜温度、最佳湿度环境里茁壮成长。这里规划了十余个独立控制区域,还设有低温春化人工气候室,满足茄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作物的育种需求,从春化、授粉到光周期诱导加代,全方位助力育种研究。

负责温室调控的技术员吴长江表示:“温室工场的智能系统太强大了。就拿光照调控来说,以前要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手动调整遮阳网、补光灯,现在系统不仅能精准控制,而且还能根据每株作物的实际需求微调,大大提高了育种环境的精准度,也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更科学。”

精准的环境调控带来显著成效。过去,我国小番茄种子大多从荷兰、以色列等国进口,如今,随着国内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局面正逐步扭转。微萌种业技术员王宁东自豪地表示:“我们培育的种子质量与国际产品不相上下,价格仅为对方的五分之一,深受农户喜爱。”去年,微萌种业培育的樱桃番茄“紫小可1号”“红小可2号”,市场反响极佳,推广面积超过1000亩,畅销至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其中,“紫小可1号”凭借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市场价格远超同类产品。

智慧育种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通过云端互联与智能化管理平台,技术员能够实时获取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灵活设置参数,自动控制保温棉开关和水肥使用。”吴长江介绍,一旦出现指标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迅速进行精准调控,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让果蔬育种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同时,A+温室工场内的每一个种植步骤都会被详细记录。借助工业化生产设备和实时收集的种植大数据,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校正关键指标,调整种植方案,实现高标准、高品质的规模化育种。

自2012年成立以来,作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微萌种业在品种研发方面成果卓著。截至目前,已获得2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植物新品种权达114项,商业化育种水平位居国内先进行列。近五年来,累计销售种子约50万公斤,为农户节约种子成本1亿元,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随着数字农业(育种)工厂的投入使用,微萌种业的原种繁育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可新增蔬菜良种供给370吨,优质瓜菜推广面积将新增近70万亩。此外,微萌种业选育的“美都”“逾辉”西瓜品种占据我国多地大棚西瓜市场95%的份额,新增效益10余亿元,为农户带来丰厚收益。

微萌种业总经理薄永明表示,培育良种的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从研发到获得市场认可往往需要10年以上,还面临着市场不接受的风险。即便如此,微萌种业在过去十余年里,依然成功选育出20类作物新品种,成为行业“领头羊”。

据介绍,微萌种业研发人员占比近80%,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4%,去年种子销售额3.2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带动总体农业产值超200亿元。为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去年,微萌种业引入植物表型分析系统,新建了人工气候室。目前,姜山研发中心剩余的100余亩土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