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行走云龙村: 艺术与人文交织的乡村“桃源”
发布时间: 2025-02-27 10:03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信息来源:

编者按:

2024年,浙江启动人文乡村建设工作,鄞州结合各村人文资源、文化底蕴、产业优势等科学指导划分创建赛道,组织开展了特色化、个性化的创建工作。今起,鄞州区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向往的人文乡村”系列报道,聚焦鄞州近年来人文乡村、艺术乡建的成果亮点,以行走乡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鄞州人文乡村的风貌。

■本报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徐佳莹

在城市的喧嚣之外,有一个乡村正悄然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昨天,记者走进云龙村,探寻这里人文乡村、艺术乡建的独特魅力,感受乡村韵味与精神共富的蓬勃力量。

沿着千年碶闸云龙碶桥,记者走进了云龙村。清新的空气和质朴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那座粉色与白色相辉映的建筑群——川里美术馆。这座建筑面积约580平方米的美术馆,自2024年5月开馆以来,已成为村里的文化新地标。

馆内正在展出的“边界——卡勒颜驻地艺术家群展”,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驻足欣赏。此前,川里美术馆还利用室内外空间,举办了王力作品展、李鹏装置艺术作品展等,艺术家们用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展现出生活的百态与美好。

美术馆的开放,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还通过举办儿童绘画、书法培训、音乐会等30余场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开馆不到一年,已有近30位艺术家到访或达成合作意向,他们带来了传统绘画、当代艺术、雕塑装置、数字艺术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为云龙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灵感与创作活力。

离开川里美术馆,记者来到了邻近的云龙学校旧址。这座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学校,已不再承担日常教学任务。老校区的门楼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红砖砌成的巨大拱券门洞搭配顶端华丽的巴洛克花饰,散发着独特的海派风韵,与传统乡村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也见证了当时教育领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融合。

云龙学校的创办,是乡贤反哺桑梓的生动见证,学校一隅还保留着张延钟捐资创办云龙学校的事迹。如今,云龙学校旧址经过妥善保护和修复,成为承载乡愁与教育记忆的文化符号。这里还被改造成文化活动场所,举办展览、讲座、民俗等活动,成为传播乡土文化、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

在云龙学校旧址的一角,正在展出由川里美术馆承办的“云书出田”川里多维艺术展。一踏入展厅,便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展览打破传统边界,将书法与残荷、田园相结合,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沿着楼梯走上二楼,油画展区则呈现出另一种艺术风格。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作品,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而与云龙学校旧址相邻的文化礼堂暨北宋国相宗祠,更是承载着云龙村历史的厚重记忆。北宋国相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历经风雨,几经修复,如今已成为村民们追溯家族渊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几年,云龙村的人文乡村建设成果显著,被评为2022浙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十佳案例,获得省文明村、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等称号。

行走在云龙村,记者深刻感受到,在这里,人文与艺术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乡村的韵味与精神共富的力量正悄然绽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