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商业银行客户洗钱风险评级工作的思考
伴随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诞生,新型洗钱手法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技术更新和风险识别上的挑战。反洗钱客户评级系统作为反洗钱政策执行中的一环,承担着重要角色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仍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商业银行客户洗钱风险评级存在的缺陷
(一)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
未根据国家的反洗钱政策进行及时的更新,存在反洗钱政策解读和执行情况的滞后性。
(二)洗钱风险评级流程存在缺陷
一是未按照制度规定的时限进行洗钱风险评级。未在规定时间内对新开客户进行评级,未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持续评级维护,在人工评级流程中,初评岗、复评岗、审核岗,如果未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识别和认定,将会造成评级结果的错误和漏报;二是风险评级手段单一,人工分析不足。在客户风险评级中主要依靠系统评级结果,未进行人工分析或人工分析理由不足。未结合客户身份信息、账户信息等进行合理分析,评级结果不完整不准确;三是客户尽职调查不到位。未对洗钱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的客户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及风险控制措施,对客户的持续审核和评级工作不到位,忽略企业近期的动态变化和风险特征。
(三)技术保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一是基础数据不准确或者不完善,直接影响银行反洗钱客户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反洗钱系统存在缺陷,导致出现客户在整个评级期间无正常可用账户且系统评级为中风险及以下的客户由系统默认意见进行简约评级的情况,同时由于系统技术原因,造成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的初评岗和复评岗为同一人,系统的精准支撑是反洗钱政策落实效率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支撑。
(四)系统联动与协同处置能力受限
反洗钱风险评级系统无法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及时的联动。反洗钱系统无法与其他系统及执法机构的有效联动,导致无法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共享并且及时采取措施,造成协同处置效率低下。
二、优化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的措施
(一)内部控制建设与时俱进
一是及时解读国家反洗钱政策,将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并落实到实处,缩短流程时间,将信息滞后性的时间抢回来。
(二)规范洗钱风险评级流程
一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进行审查和认定,确保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进行思维迭代,摆脱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单一评级,利用多元信息掌握客户资金流向的动态变化,充分考虑客户的交易背景和特点,做出更加综合的判断;三是强化客户的客户尽职调查,对洗钱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的客户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及风险控制措施。
(三)强化技术保障能力
一是开展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模式,对基础数据质量进行专项或者全面的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抽查;二是持续追踪客户动态,引进先进的技术整合和分析技术,提升客户数据的完整性;三是及时处理系统相关漏洞,完善评级系统,更新开发反洗钱客户评级系统新模块。
(四)促进部门协同联动
一是提高支行的反洗钱工作意识,建立健全反洗钱考核机制。二是联动银行与外部金融执法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第一时间开展排查采取针对性措施。(鄞州银行 崔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