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挂靠经营类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建议

发布日期:2025-02-13 14:5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审计局

挂靠经营类贷款是指个人通过与另一家公司合作,以挂靠的方式进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近年来,××农商银行挂靠经营类贷款主要涉及的贷款种类主要以其他经营性贷款、小微贷款业务及线上贷款为主,其业务量在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逐年下降,但不良率有所上升。同时,随着监管部门对挂靠经营的关注加强,挂靠经营合规性和企业偷漏税等风险存在,如何合规发展挂靠经营类贷款业务,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成为农商银行个人贷款风险及业务管理的重要议题。

一、当前挂靠经营类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挂靠经营类贷款缺少专门针对性的管理办法。目前××农商银行挂靠经营类贷款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管理办法》,挂靠协议真实性与合理性约束范围仅限大额贷款且口径不明确;授信报告中挂靠经营调查与一般类贷款经营调查模式不统一;未对挂靠个人及被挂靠企业贷款情况进行调查,不利于对贷款企业统一授信管理。

(二)挂靠经营类贷款真实性调查不严。借款人经营模式为挂靠经营,但审查的佐证资料中仅有被挂靠企业的营业执照和《公司挂靠协议》,未对挂靠企业经营真实情况进行审查,未收集被挂靠企业经营情况的证明材料。

(三)借款人还款能力核实不到位。借款人提供的银行账户经营流水期间较为随意,部分照片模糊不清,无法对借款人整体经营情况进行评估,经营及贷款用途真实性佐证性不强。

(四)贷款审查审批不全面。审查审批人主要关注抵押担保第二还款来源情况,对挂靠经营、还款能力调查及资料留存合规性关注度不高。

二、挂靠经营类贷款的主要风险

(一)挂靠经营类贷款存在的信用风险及集中度风险。部分挂靠经营类贷款存在授信准入不严,贷款三查不尽职,首次授信即不良或逾期情况,担保性质为保证类的挂靠类经营贷款易发生信用风险。同时,因授信审批时未对挂靠个人及被挂靠企业贷款情况进行调查,易产生贷款企业集中度风险。

(二)挂靠经营类贷款存在的政策及合规性风险。挂靠经营形式较多,如个人挂靠建筑施工企业、个体车辆挂靠有资质的汽车经营公司等。但现行法律未对挂靠经营进行专门的规定,参照规定大多散见在各个部门规章中,部分行业对挂靠经营不允许,如《关于重申规范进出口企业经营行为严禁各种借权经营和挂靠经营的通知》等,当出现法律纠纷也比较难处置,存在政策及合规性风险。

(三)挂靠经营类贷款存在的操作风险。日常贷款审查中发现贷款操作风险较多:信贷影像资料上传不完整,如未上传经营地场所影像、未上传员工与信贷客户合影、未上传支付宝婚姻证明、未上传客户流水等;对客户的调查要求及佐证材料要求执行刚性不够,易产生贷款操作风险。

(四)挂靠经营类贷款产生的声誉风险。因存在贷款用途不真实、借户贷款等问题,易产生客户纠纷及投诉情况,造成银行声誉风险。

三、挂靠经营类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一)优化管理机制及流程。一是明确个人挂靠类贷款大额口径,完善挂靠经营类贷款的调查范围;二是完善排查机制,加强对还款来源、经营状况等的调查关注。

(二)加强业务管理及指导。一是应明确贷前调查影像资料的上传要求,并定期开展培训指导,保障贷前调查的充分性和影像资料的完善性;二是应遵循“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要求客户提供辅助证明资料,对该类客户进行充分研判,非真实挂靠经营类客户不得准入;三是加强对风险经理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在贷款合同签订、贷后回访过程中注重对挂靠经营真实性的核实。

(三)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一是强调授信调查,注重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二是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向的监测和分析,多维度判断贷款的使用情况,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三是关注贷款的真实用途,防范贷款流向禁止性领域,引发信用风险。(鄞州银行  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