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做优家门口服务 解锁社区“幸福密码” |
发布日期: 2024-08- 30 10:23 信息来源: 东钱湖镇 |
在清泉社区,双职工父母不愁没人放学接娃,因为有一群“共享奶奶”会热心把娃接;在锦绣钱湖小区,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不用畏惧爬楼,电梯加装助力居民“一键回家”;在万金社区,家庭妇女在照顾好自己小家的同时,能够轻松实现“下楼上班上楼管娃”的愿望……如果你觉得生活缺乏一点新鲜感,还可以走出家门,在家门口感受精彩纷呈的15分钟品质服务圈,专业的文艺演出、宽敞明亮的文体用房、老年活动室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应有尽有。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东钱湖社区里的小美好—— 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我住在5楼,以前上下楼不方便,进家门了就懒得出去。现在不用爬楼梯了,我每天都去晨练、买菜。”昨天早上,锦绣钱湖小区居民李先生赶完早市后,乐呵呵地跟记者分享他生活中的变化。 李先生的喜悦得益于今年4月他家楼道加装了电梯,这让他不用爬楼,一按电梯就到家。 锦绣钱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戴小英介绍,锦绣钱湖小区是东钱湖镇的大型安置小区,这里的多层住宅没有设置电梯。这里居民入住率高,整体年龄结构偏大,“爬楼梯”成为不少老年居民的“烦心事”。基于居民较强的电梯加装意愿,去年,在区镇相关部门的促进下,锦绣钱湖小区开启电梯加装工程。在社区、物业及人大代表、居民的通力合作下,历经半年,锦绣钱湖小区首台加装电梯终于在26幢52单元正式交付并启用。自此,该楼道的居民开启“一键回家”的模式。 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的还有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快乐。 眼下,钱湖人家小区外立面干净整洁,主干道建工路两侧铺砖后更加便于居民散步,小区内河通过清淤焕然一新。 钱湖人家小区建成于2003年,是东钱湖镇典型的老旧小区。去年7月,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东钱湖镇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年度政府工作计划,对辖区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钱湖人家小区就是此次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其中一个。 根据改造计划,钱湖人家小区通过对北大门入口岗亭改建、楼栋外立面粉刷、楼道内部粉刷、凉亭维修、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改造、南门小游园改造、福泉山游园改造、亲子广场改造、沿路小节点改造提升等方面提升小区基础设施及生活场景的可视化及实用性。 目前,钱湖人家小区在居民的期盼下已完成改造。昨天,记者在钱湖人家社区二期儿童广场看到,260平方米的空间充满童趣,健身器材下铺满了彩色地垫,吸引了大人小孩在这里停留嬉戏。居民吴阿姨笑眯眯地说:“这里已经成为我们居民遛娃的聚集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钱湖人家、钱湖丽园等小区已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今年即将开工的还有万金人家等小区的改造提升,未来将有更多老小区实现“逆龄”蝶变。 服务品牌展现“共享+” 居民归属感“稳步提升” 清泉社区的“共享奶奶”火到央视;钱湖人家社区的“幸福红丝带”党建品牌有效提升幸福感;东福社区的“铁血网格兵”志愿服务队让群众安全感爆棚;钱湖丽园的“i咖啡”让慈善触手可及……记者在东钱湖镇走访中了解到,该镇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社区公益服务品牌成了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的好帮手。 6年前,家住在清泉社区清泉山庄的袁佩君在接送外孙放学时,常常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焦急地等家长来接,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帮助没法按时接娃的双职工接娃,减轻邻居接娃的负担。很快,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袁佩君开始帮忙接送邻居孩子。 慢慢地,袁佩君的善举在社区传开。社区也为此专门作了个统计,辖区有1200多户双职工家庭,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家庭有低龄儿童,许多家长都经历着孩子放学“接送难”的烦恼,这让很多奶奶也萌生了帮助邻居接孩子放学的想法。 2019年9月,清泉社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团队应运而生。目前,该团队成员已从刚开始时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58人。这些“共享奶奶”的年龄从63岁到72岁不等,她们均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陪伴孩子有意愿、有经验。 为了让从学校接回来的娃待得更安全也更有趣,社区把妇女儿童驿站作为基地,奶奶们把孩子们接到这里后,陪他们写作业、做游戏,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其实我们这样是互帮互助。看着孩子们在这里开心地学习玩耍,我们也觉得很开心,也丰富了自己的老年生活。”袁佩君说。 清泉社区党支部书记施丽君告诉记者,“共享奶奶”志愿服务推出后,受到众多居民的肯定,“一老一幼”的志愿互助模式目前已累计惠及社区500余户双职工家庭。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钱湖人家社区以“幸福红丝带”党建品牌为抓手,探索总结出了“五微”工作法,即通过党员引领微治理、星火点亮微网格、群商众议微改造、聚力共创微幸福、文化赋能微阵地,让居民有事直接扫码反映问题,发挥热心居民的最大能量,让更多群众的归属感得到有效提升。 东福社区也活跃着一支由33名退役老兵组成的“铁血网格兵”队伍,该队伍自2020年成立以来,义务助力社区开展治安巡逻、居民安全反诈宣讲,推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800小时,是居民在社区有力的安全依靠。 与此同时,钱湖丽园社区的“i咖啡”慈善项目团队,以咖啡为媒介,以爱心为纽带,通过买一杯咖啡,献一份爱心,让更多人在喝咖啡的同时,传递爱、感受爱。目前该项目已筹集善款8万余元。 “现在,我们正把打造‘一社一品’作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孵化一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自身优势条件为依托、精准服务群众的社区特色品牌,让社区居民有更好的归属体验。”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服务撬开“百宝箱” 居民获得感“持续刷新” 步行10分钟,就能和朋友就近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如果家有宝贝,能定期学习婴幼儿健康养护知识……说起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种类多样的15分钟品质文化服务,东湖观邸社区居民辛女士赞不绝口,“马上到中秋了,社区准备邀请我们有兴趣做月饼的居民一起做月饼呢。” 东湖观邸社区并不是东钱湖镇让群众乐享“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个例。近年来,东钱湖镇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全力为群众打造品质优良、文化气息浓厚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将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文化悦民“最后一公里”。 走访中记者发现,仙枰社区围绕“绿色仙枰 和谐社区”的目标,积极开展公益讲座、文体活动、亲子互动等主题活动;万金社区里设有儿童之家、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教育、科普等多种服务;南岸社区积极整合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思想、学习文化、传承道德、传授技能,精准服务居民。 与此同时,隐学社区的“党群齐心”广场、仙枰社区康月家园的老年活动室、白石社区的共享健身房、东望社区香颂湾的“小区会客厅”等为居民的品质生活提供了多场景的选择。 “我们希望以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抓手,提高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截至目前,该镇已经为10个社区打造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基本实现辖区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东钱湖镇还积极链接区级资源,推进“文艺赋美”助力群众美好生活行动,为群众开设舞蹈、书法、声乐、旗袍走秀等各类艺术技能课程,邀请专业团队为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综艺、戏剧、曲艺等文艺演出。近日,东钱湖镇湖光乐色合唱团还在鄞州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歌唱祖国”合唱大赛中荣获金奖。 “美好生活由无数个温馨、幸福的小瞬间组成,在东钱湖的12个社区里,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和传递这些小美好,通过共建共享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让居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