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救助和福利>慈善信息
陈名豪:做一名为侨胞和故乡服务的“义工”
——聚焦鄞籍海内外企业家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 2024-08-19 09:55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信息来源:

“无论身处何地,定桥始终是我的家。”阔别家乡半个世纪,旅欧知名侨领陈名豪依旧是一口流利的宁波话。

德国汉堡“中华会馆”理事长、德国汉堡“中华海员之家”理事长、旅德宁波同乡会理事长,这些头衔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陈名豪心系祖国、造福桑梓的一片赤诚,而他则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为侨胞和故乡服务的“义工”。

在姜山镇定桥村,陈名豪度过了少年时代。1958年,15岁的陈名豪遵父命远赴德国,学德语和英语、读商科学校、在轮船公司当学徒……“闯关”般经受住一次次磨炼,他凭借聪明睿智、吃苦耐劳在德国站稳了脚跟。

他的祖父陈纪林、父亲陈顺庆都是早年旅居德国汉堡的宁波籍华人,中华海员之家、中华会馆正是在其祖父、父亲的经营打理下建立、成长和日益壮大起来的。陈名豪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家族事业,便义不容辞承担起为旅德华侨华人服务的重任。“海员大多穷苦出身,作为海员之家理事长,要有敢为底层说话的勇气,也要有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热忱之心。”陈名豪始终将父亲的话铭记于心。

在德国,华侨、华人海员有困难总是找他帮忙,当地警察局、移民局、法院也常常请陈名豪帮忙处理一些有关华籍人士的事务。而为了使这些船员离开汉堡仍能得到照顾,中华海员之家相继在新加坡等地成立代理办事处,帮助海员办理出入境等各项事宜。陈名豪古道热肠、诚恳执着,他当翻译、做律师,赢得了越来越多华侨和海员的爱戴。

经过几十年打拼,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人到中年的陈名豪事业有成,在德国拥有多家旅馆、饭店,中华海员之家规模也达到鼎盛,会员人数一度有三四千名,他领导的中华会馆则成为欧洲最大的华人团体之一。

在海外拼搏几十载,思乡之情时常萦绕心头。1990年的一天,看到海员同乡带来的照片上,家乡一成不变的模样让陈名豪心情沉重,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家乡做些什么,一股造福桑梓的热血在胸中涌动。

他专程赶往香港,联络定桥籍人士共同关心家乡建设,大家认为定桥的发展需要全面规划精心实施,决心继承前辈捐资兴学的传统,帮助家乡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在陈名豪与众侨胞的努力下,定桥村通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建造了村内主干道顺庆路和顺庆桥,筑好了村东岸、南岸和北岸的河堤,大修了村内石桥,并在村口建造了延伸姜定公路的庆昌路;建造了公共厕所、垃圾房等卫生设施;重建村校“培本小学”……这些工程共耗资300万元,其中一半由陈名豪个人捐资,另一半由其他海外乡人解囊。

在这过程中,陈名豪还安排了大量定桥村村民到德国当海员,在挑选人员时,他优先选择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定桥建设的村民,对他们进行语言技能培训,更教育他们爱国爱乡。当时,村民普遍收入为每月100至200元,而选择去德国劳务输出,每月收入可达4000至1万元。由于当时他们赚的是德国马克,定桥村也一度被周边人称为“马克村”。

为表彰陈名豪对家乡的贡献,1997年10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其“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1998年3月,在陈名豪倡导下,旅德宁波同乡会在德国汉堡成立,陈名豪被推选为理事长。他说,家乡发展了,海外游子的脸上也有光彩,祝愿国强民富的“中国梦”能尽早在华夏大地实现。

不忘初心,不变乡情。如今的陈名豪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一如既往地为有需要的海外华侨华人提供帮助,满怀热情开展公益事业。前几年,海外华人华侨养老问题成为陈名豪关注、思考的焦点,在他的带领下,德国“汉堡霞满天俱乐部”于2022年成立,陈名豪任监事长。

去年5月,回到定桥村参加恳亲活动的陈名豪表示:“我也在关注家乡的养老,有需要的话可以推广汉堡霞满天俱乐部的养老模式,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乡音难改,血脉相连。陈名豪的赤子之情始终为祖国、为故乡澎湃着,他爱国爱乡的善行义举也在新时代不断书写着侨心桑梓情的美好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