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建”绘就城市更新大美画卷 |
发布日期: 2024-06- 28 09:29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
漫步三江口,改造后的IPN渔轮厂璀璨亮相,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走在鹂西走廊,曾经的城市“边角料”华丽转身,成为城市一景…… 自2021年宁波市入选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以来,鄞州区聚焦城市更新全周期建设,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深化“匠心筑建”党建品牌,着力推动“老城、老屋、老街、老景”高质量焕新,绘就城市更新“四组图景”。 辛勤耕耘结硕果。目前,基于鄞州实践的“明确城市更新片区体检和策划方案编制”“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和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依据之一”两项做法入选住建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 扎根项目中 绘就“老城新生图” 老城区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近年来,鄞州区坚持党建扎根项目中,以“红色细胞”激活老城区,持续推动优质项目建设,绘就“老城新生图”。 今年4月,总投资约2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的宁波新世界项目实现全面竣备。一个集大型商业、国际品牌酒店、甲级写字楼、高端住宅、立体交通、生态公园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项目党支部的有力支撑。 2020年以来,为切实发挥工程项目建设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区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区住建局通过“党建+”模式,全面开展红色工地创建工作。 在红色工地创建过程中,鄞州区通过把“党旗插在工地上”,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身份亮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调动广大建设者的创造力,红色工地成为凝聚人心、服务建设、引领发展、促进和谐的有力抓手。 “平常不方便出去看医生,血压高了也不知道,现在医生主动上工地来给我们服务了。”鄞州区YZ04-06-f2地块项目塔吊司索工赵阿姨说。 去年6月,在鄞州区红色工地党建联盟的协调下,“匠心筑建—鄞领服务直通车进工地”活动进工地。政策解读、应急救护体验、便民服务、清凉驿站……建设者们感受到了红色工地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小支部”带动了“大基建”。目前,鄞州区已在项目工地建立起基层党组织146个,覆盖党员538名,2个项目工地成功创建省级优秀红色工地。 红色工地夯实了项目建设根基,目前,鄞州区市级及以上优质工程比例达80%。 在此基础上,鄞州区还通过整合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资源,建立起重点项目鄞领服务联盟,推出“六有一好”红色工地微论坛、联盟共享阵地、鄞领服务集市等创新举措,实现阵地共用、课堂共听、服务共享。 为保障城市更新中精品工程的快速推进,鄞州区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发挥共建优势,派遣一批坚强有力的项目“第一书记”,聘用一批术业有专攻的“红匠导师”,组建一批活泼有爱的“志愿者团队”,打通联系服务项目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区派遣了一批青年党员干部担任宁波中心、宁波新世界等12个重点项目的“第一书记”;成功聘请4名“红匠导师”,包含了党建名师、公益律师、技能导师等;先后组建文明施工督导服务队、平安工地监督服务队、综合治理监督服务队、攻坚克难创新服务队等132支志愿者服务队,助力项目攻坚。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生项目推进中,鄞州区深化运用“支部轮值法”,聆听老城群众心声,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一体化城市管理重点项目,推进老城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提质升级。 联在属地上 绘就“老屋新生图” 老小区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鄞州区坚持党建联在属地上,以“红色堡垒”助力老屋展新颜,持续提升属地共建共治共享能力,有力改善老屋面貌。 绿皮火车内的“汇议厅”,象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塔”,枕木改造的“枕木道”“大道椅”,七彩玻璃下的“草木居”“雅集”等“鹂西十景”,可谓一步一景,全年龄段人群都可以在这里共享共赏。 大樟树下,老年人可以听着蝉鸣纳凉、看戏、谈天;“中央厨房”每天都将食材新鲜、搭配营养的套餐送到有需要的老人家里;蒙育堂将推出体验陶艺、衍纸等传统手工艺公益课堂;“我在城中有块田”让周边黄鹂小学、幼儿园孩子们体验劳作,勤四体、识五谷…… 这,就是鹂西走廊。 曾经,鹂西走廊是文明城市建设和社区治理的“盲区”。环境面貌差,全长828米的铁路沿线,每年需清理垃圾100余吨;违法搭建多,部分居民长期侵占铁路红线搭建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长达20年;安全隐患大,彩钢瓦、地膜等对铁路运行安全产生很大隐患。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鄞州区秉持“共商共议、共筹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共赏”理念,在遵循空间肌理、城市记忆和居民所愿基础上,汇聚起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众筹建设了“鹂西十景”“鹂园五胜”。 如今的鹂西走廊,从“边角料”蝶变为“会客厅”,成为鄞州党建共建示范案例、城市更新共建示范的“样板间”。 物业管理好不好,事关老小区居住环境提升。鄞州区着力打造“红色物业”强引擎,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建单位等组成的“红管家”共治委员会,多方议事、一线服务,构建物管共治“小支点”。 “现在,我们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格美华庭小区居民张大爷笑着说。 格美华庭小区原销售中心场地一直空置,如何更好地让这块场地为民所用、改造中该植入哪些功能?在打造“红色物业”过程中,万科格美华庭物业项目部广泛听取居民需求和建议。如今,改造后的售楼处,不仅拥有了健身房、瑜伽室、儿童乐园等,明亮宽敞的大堂还改成了社区图书馆。 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省级“红色物业”19个,朱雀社区等省级民主法治社区示范建设也顺利推进。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鄞州区还试行“居创共享”新模式,联动属地开展社区旧改,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如在湾底村一次性加装电梯67台,创下全市一次性加装电梯数量之最,规模效益全国罕见。 聚合“人产城” 绘就“老街新生图” 老街承载了城市的文化底蕴,鄞州区坚持党建聚合“人产城”,以“红色矩阵”驱动老街新风,串起“人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过去风吹日晒,家长也没个避雨地方,接送孩子很不方便。”江东中心幼儿园老师包松盛介绍,由于设施陈旧,幼儿园门口雨天积水、照明不足等问题突出。 去年7月,江东中心幼儿园门前的“最美上学路”开建,经过一个多月建设,这条长140米的“最美上学路”顺利完工,除了新增风雨连廊,路面设有蓝绿色的引导分区,同时还增添了休息长凳、路灯、宣传窗等设施。 如何提升老街文明指数,鄞州区坚持“搭桥”走近群众,由“路段长”带头路上巡、访民情,打造街头文明风景。 目前,全区已累计建设“最美上学路”“舒心就医路”“民情直通路”等“七彩惠民路”52条、桥下空间体育公园2处,其中“最美上学路”工作全国领先,获得省级以上荣誉3项。 在推进老街新生方面,鄞州区坚持“用劲”走进企业,引入老街创新主体,开展红色党建行动,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指导老街品质化更新,顺利打造了“十方·东进社”城市精英轻奢美学创意空间,改造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 和丰社区位于三江口核心区——甬江时尚东外滩风貌示范带,是宁波市典型的产城融合、居创共享型未来社区。针对社区资源闲置、力量分散等问题,区住建局助力社区探索党建统领社区“一纵三横”“丰字型”模式。 通过党建引领,和丰未来社区推进全要素管控、分层次治理、跨区域协同,并以需求清单拉长党建服务链、创业服务链、生活服务链,成为甬江时尚东外滩风貌示范带“模范生”。 激活市场力 绘就“老景新生图” 产业是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鄞州区坚持党建激活市场力,以“红色动能”推动老景换新,不断激发共富、文创、低碳等内生动力,走出发展新路子。 去年12月15日,宁波书城旁的IPN渔轮厂正式开业。听音乐、看展览、逛市集、观演出……如今,IPN渔轮厂一跃化身为“跨年新地标”。最近,这里又推出非遗节目打铁花,可谓收获了一大批观众。 渔轮厂的前身是由勤工、恒大、赵祥记、渔法记、张品记、史法记等6家小船厂合并建成的浙江省轮船公司宁波分公司船舶修理组,自1956年建成至今已过半个多世纪,承载着不少老宁波人的温情回忆。 为推进IPN渔轮厂更新改造,区住建局以“党建+共富”串联创收路,成立投资专班、招引分队,立足资产盘活、产业转型,牵线民营企业与国企合作投资,首创城市中央区文旅演艺综合体,IPN渔轮厂项目成功入选共富基本单元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及省级城市更新试点。 在推动创业方面,区住建局推出“党建+文创”模式,部门、街道、骨干企业、重点高校、金融机构等党组织齐发力,助力创客党建联盟,培育“有范”青年成为创业的主角。作为青年创业的载体,集合园区先后获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在激活创新方面,区住建局探索“党建+低碳”路径,由党员带头建立“横向协调+纵向领导”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大投建管运力度,推进仇毕低碳数智产业园等建筑业产业落地。近期,鄞州区“好房子”试点创建工作获住建部领导肯定。 为交好鄞州共富答卷,区住建局在城市体检的基础上,启动“闻喜见乐”村社营造2024夏季竞赛活动,以小微社区空间更新为切入点,营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社区。目前,华严街提升工程已经开工,年内持续推进张斌桥片区微更新工程、中塘河支流滨水步道景观提升等工程。 在探索“规建管运一体化”模式的过程中,区住建局还与宁波大学联合成立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以“行业专家+本地团队”组成“陪伴式”长链条服务团队,将物质空间的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基层治理创新相结合,将治理体系贯穿在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提升居民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