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从东海之滨到川西高原的“双向奔赴”
——鄞州与木里盐源开展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纪实 |
||
发布时间: 2024-06-26 15:42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信息来源: | ||
|
||
鄞州,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曾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繁华,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木里和盐源,位居四川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一个是茶马古道支线的重要节点,一个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火热战场。 鄞州与木里、盐源,三个在地理上遥遥相望的城市,因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开展,山海相连、心手相牵,彼此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交流更加广阔,培育起了跨越时光、跨越山海的深厚感情。 担责,携手谱写“共富曲” 从凉山州府西昌出发往盐源和木里,一路向西,远处重峦叠嶂、林海苍茫,近处村庄田野阡陌纵横、牛羊点点散落其间……全面脱贫后的凉山,雄浑壮美、充满生机。 2021年,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重大决策。4月,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宁波结对协作凉山,10个区县(市)对口协作凉山11个县。鄞州勇担重任,与木里和盐源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 明确“任务书”,派出“生力军”。当年6月初,鄞州选派的首批4名优秀干部,带着光荣使命和谆谆嘱托,分别抵达木里和盐源。 十余天后,鄞州区党政代表团随宁波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凉山学习考察,分别与木里、盐源举行党政联席会议,签署有关协议,建立完善两地领导互访、部门互动等各项机制,携手开启新征程。 紧随其后,19名交流帮扶专业技术人才相继抵达木里和盐源,教育、医疗、农技、乡村振兴等智力支援交流全面铺开,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等各项工作快速取得突破。 此次支援协作,是大山与大海的“联姻”,也是大县与大区的“牵手”。3年来,鄞州与木里、盐源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立足当地所需、鄞州所能,累计实现互访交流1240余人次,投入帮扶资金约3.92亿元,带动135个村、4万余名群众受益。在这里,一个个援建项目拔地而起、一项项产业合作深入推进、一批批劳务协作持续实施、一次次消费帮扶接续开展、一张张群众笑脸美丽绽放……东部发达城市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共赢发展大局正逐渐形成。 旺产,激发大山“新动能” 时值6月,盐源县连片的果园中,半大的苹果挂满枝头,可以看出这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果农胡秀洪一边喜滋滋地查看苹果的长势,一边盘算起这一茬果子能产出多少。 不远处的甬盐苹果酒生产基地里,藏族姑娘马撒打同样翘首盼着苹果的成熟。她已在基地工作3年了,不仅当上了领班,还涨了薪资,“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半年时间能有2万多元收入。” 像马撒打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基地每年大约可消耗65吨苹果,带动盐源当地相关就业岗位300多个。 除了酿制苹果酒,苹果林下养殖浙东大白鹅,苹果渣生物饲料项目从鄞州引进、在盐源开花,“把每一个苹果吃干榨净”,已经带动果农人均增收10%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盐源,一条以苹果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初具雏形;在木里,鄞木两地产业协作同样遍地开花。 在海拔3500米的康坞牧场,由玺木时代(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藏香巴蜜”蜂蜜基地,养殖蜂蜜2000箱,自去年8月首次取蜜成功以来,已采得蜂蜜1.5万公斤,培养蜂农25名,为当地农民创收46万余元。 在位于牦牛坪乡叶村和呷古村交界处的灵芝中药材产业园,灵芝长势喜人,今年预计产值7000万元,是去年的两倍多。鄞州企业与木里县农投公司合作建成菌菇培育基地,大力发展木耳、羊肚菌、香菇、青冈菌等食用菌类种植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以产业协作为牵引,鄞州与木里、盐源携手同行,不断激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3年来,鄞州在木里和盐源实施了66个产业项目,投入帮扶协作资金2.25亿元,蹚出了共谋双赢的发展之道。 兴村,绘就“蝶变”美画卷 这两天,木里县牦牛坪乡最高气温超过30℃,农业用水进入高峰期。作为全国首个利用自然能提水用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工程,自然能提水项目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看着汩汩清泉浇灌作物,乡党委书记邱伍各心里乐开了花:“村里再也不为用水发愁,太好了。” 该项目是鄞木对口帮扶重点项目,于2022年建成投用。“利用势能差,全程无需油电,能量转化率高达80%。”邱伍各介绍,项目每天可提供200立方米的消防用水,覆盖约20平方公里的森林区域。 整个项目低水高引,不仅解决了终端林区供水问题,还在沿线因地制宜布设多个出水点,用于附近村庄的农林灌溉、牲畜饮水和生活用水,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 找准发展路径,因村分类施策。在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舍垮云乡文旅综合项目设计初步方案已经出炉,未来将形成“一轴两心三区”的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成为“宜居、宜游”摩梭文化浓郁的传统村落。 “感谢鄞州东西部协作的全力支持,让我们发展有了底气。”盐源县润盐镇龙口河村党支部书记沙日倮笑着说,作为盐源县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龙口河村借鉴“空间集聚、产村融合”模式,多举措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25个景观节点建设如火如荼。 在鄞州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下,盐源县梅雨镇梅雨堡村对村西门长生埝、埝沟旁的道路及民房外围进行改造升级,居民将之取名为“鄞雨巷”,如今已成为集镇居民休闲娱乐、议事说事的好地方。 一项又一项鄞州经验,经过鄞州挂职干部们日思夜想,不断调整、适配,变成了符合当地特点的“妙办法”,最终在木里、盐源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开花结果。 育人,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从鄞州到木里,可能一天都在路上,但我心底充满了期盼,希望能托起孩子们的每一个期许,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茁壮成长。”这是木里县民族初级中学支教老师吴韩杰坚守的教学情怀。 在鄞木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之后,鄞州实验中学物理教师吴韩杰积极响应“组团式”帮扶的号召,从东海之滨奔赴川西高原,成为扎根大凉山支教老师中的一员。 大山里的孩子自由纯粹又充满好奇,吴韩杰每天都按时带着孩子们晨跑、阅读,通过探索作业超市、积分激励等机制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依托数字教育,发起两校间的线上教研活动,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在九年级上学期凉山州统考的期末适应性考试中,他带的两个班级分别在全县进步12名和13名(全县初三共36个班级),助力民族中学九年级物理整体名次由全州第73名进步到第43名。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木里和盐源,有着众多来自鄞州的“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无论是教育战线,还是医疗领域,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催生齐心奋进的勃勃生机。 2021年9月,鄞州区对口帮扶盐源县“鄞州示范校”项目正式启动,打通了鄞盐两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输送通道。盐源县干海初级中学成为首所“鄞州示范校”,具体采用“托管式”教育帮扶模式,从管理水平帮扶、教育教学工作帮扶、教师专业素养帮扶、科研能力帮扶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2023年,干海初级中学中考取得了近年最佳成绩,716名毕业生中有317人被普通高中录取,高中升学率同比提高10.27%,优生人数明显增长,并实现了全国重点学校录取零的突破。 聚焦当地所需、群众所盼,鄞州深化医共体结对合作,完善“互联网+”远程帮扶、专家型“鄞州站室”等做法,持续开展“护心行动”“明眸工程”“牵手工程”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湛的诊疗服务。截至目前,鄞州医疗团队在木里、盐源共开展手术1600例,填补当地医院技术空白增加新技术50余项,4个公益项目全面落地,县域内就诊率由2021年的70%提高到90%。 3年来,鄞州“组团式”帮扶已落实东西部协作医疗教育帮扶项目8个、资金5220万元,累计派遣医生、教师等专技人才138人赴凉山结对地区开展帮扶。 时光虽然易逝,山盟海誓不变。鄞州与木里、盐源的“山海情”,正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起点上持续发力,全力推动新一轮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