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16059539/2024-119523 |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百丈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4-06-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集体户口及长期寄挂户管理的建议 |
发布日期: 2024-06-21 16:22 信息来源: 百丈街道 信息来源: 百丈街道 |
为规范户口登记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便群众办事,宁波市政府于2020年 5月1日正式实施《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10月27日起施行的《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第23条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应当在居委会(村委会)所在地设立社区集体户,用于挂靠符合规定情形人员的户口。2023年11月24日起,我市又出台了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在我省首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在实施意见中有一条,租赁落户方面,可以根据相关规定申请落户在镇(街道)设立的社区集体户。对于社区户籍管理而言,由于下列种种原因,集体户口和长期寄挂户人员的大量增加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了很多难点问题。 一、目前社区集体户及寄挂户基本情况 在新政带来良性效应的同时,也将导致社区集体户人员的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11月,我们百丈街道所属社区涉及集体户的有224个居民,单划船社区长期寄挂户就有545人,整个街道约5000人。 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社区管理难度增大。基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属地化管理体系要求社区一方面管理居住在该社区内的居民,另一方面对户籍仍在该社区“户在人不在”的人口的社会保障等权益也不能放松。而社区集体户和长期寄挂户“户在人不在”,居住地分散,造成了管理过程中的冗杂、繁琐,增加了管理难度,导致户籍所在地社区“想管管不好”的问题,容易导致工作上的不到位。同时,很多寄挂户长期挂着,也经常会和现有产权人出现矛盾纠纷,社区调解无效。 2、社区服务难度增大。由于租客流动性大,肯定会出现“人走户在”的现象。因人户不一致,相关政策无法及时、准确地宣传到位,导致部分人员未能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福利,因此导致一些矛盾和信访问题的发生,对基层治理考核工作按下减分键。同时,集体户和长期寄挂户离开本辖区后,一旦更换联系方式,很容易处于失联状态。特别是在享受民政救助等福利政策后失联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给开展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3.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率不高。由于在实际居住的社区没有产权房,集体户口人员和长期寄挂户人员很难融入到社区公共生活中。社区集体户、寄挂户“人户分离”的身份导致其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意识薄弱,对社区公共生活各个场域的融入往往抱着随波逐流的过客心态,社区融合程度低。特别是在每次选举时,都会给社区形成很大的压力。 三、相关意见建议 1、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人户分离分类管理体系和标准。对于“户在人不在”的社区集体户、长期寄挂户突破传统以户籍人口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推广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方法,实现人户高质量管理。 2、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严把申请入户关。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公安、不动产中心、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有效联动,申请落户至社区公共集体户的人员要严格把关。同时,加大入户查访工作,对人员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对已出售落户产权房的户籍人员及时提出迁移户籍通知,避免一房多户现象,尽可能的减少人户分离现象。 3、有效开展大清查,对长期寄挂户进行一年一次的大清查。户籍管理部门应限期进行分类清理,动员有条件能够自主落户的人员(购房、婚姻、投靠亲属等)限期办理迁出。针对长期联系不上的空挂户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给基层减负。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