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心青年”
手推小黄车练摊地铁站 |
||
发布时间: 2024-05-21 15:39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信息来源: | ||
|
||
5月19日是全国助残日,11位“唐宝”(唐氏综合征患者)和2位“星宝”(孤独症患者)推着小黄车,分别到地铁鄞州区政府站、鼓楼站等5个站点叫卖面包、咖啡。至此,这些心智障碍青年(简称“心青年”)走出培训机构,在地铁站摆摊已经整整一年,出摊266次共销售货品32万元。 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宣清松说,宁波“小黄车”项目模式为全国首创。 “心青年”是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中的“柠檬树阳光家园”的学员,年龄为18岁至28岁,他们一直在接受康复培训,去年5月,他们推着小黄车到地铁站设摊。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和孤独症患者一样,生活需要家人照顾。 “普通人通过在工作中持续学习获得进步,‘唐宝’‘星宝’也是如此,”“柠檬树”校长周伟琴说,“帮助他们就业,才能帮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 据中国残联统计,我国包括“唐宝”“星宝”在内的心智障碍者群体达1200万人,就业率不足5%。 “小黄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宁波轨道交通提供了鼓楼站、火车站、海晏北路站、鄞州区政府站和南部商务区站等流量较大的场地,确定下午4时30分至6时30分为摆摊时间,这是下班和晚间出行高峰期。 “柠檬树”在培训带教、就业实训的基础上,综合评估确定出摊学员人选,并进行“上岗”培训。出摊期间,就业辅导员持续培训带教。 一年来,“心青年”摆摊售卖咖啡、烘焙产品、文创产品,成为地铁站的“显眼包”。大学生、社工、志愿者主动帮忙一起叫卖。 “心青年”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并融入社会。当天,“唐宝”小王和伙伴在海晏北路站点出摊,他们干得有模有样,还不忘向消费者表达谢意。 “我22岁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在火车站站点摆摊的“唐宝”包包说。他是第一个签订劳动合同的“小黄车”成员,月薪2490元。 今年3月,“小黄车”出摊频率由每周5次增至10次,出摊学员增至13人,一年实现营业额32万元。 中国残联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涂强根说,共富路上,宁波“小黄车”项目为就业困难群体蹚出了就业新路子,相关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