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救助和福利>残疾人福利
鄞州精准打造扶残助残民生幸福标杆
发布时间: 2024-05-20 09:01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信息来源:

2024宁波助残月启动仪式现场。

鄞州区无障碍环境社会监督队成立。

“小黄车”项目入选“全省残联系统担当作为好案例”最佳案例。

朱莹为视障人士讲电影。

夏伯渝分享攀登珠峰故事。

王家弄社区“守弄助残”直播间上线。

残疾人在助残服务专区体验非遗文化。

残疾人在科技助残体验区体验。


  5月19日是全国助残日。“抵达需要默契,带着憧憬去搏击……我渴望,轮椅转出胜利……”5月17日,由著名词作家陈民宪先生创作的《越过风雨的翅膀》在2024宁波助残月启动仪式上首发。歌曲采用凝练、富有张力的语言,讴歌了残疾人不惧突如其来的打击,征服命运所展现的倔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近年来,鄞州区残联发挥专业特色,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围绕优化提升辖区残疾人公共服务能力、残疾人教育及就业创业等工作,加大对基层残疾人事业的扶持力度,助力区域共富。

  去年起,鄞州首次将全国助残日活动拓展到助残月,取得显著成果。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攻坚、无障碍免费“一日游”等30多项活动,以项目化形式创新实施“小黄车”心青年帮扶就业、“花开堇粲”非遗培训就业、“数字化”居家就业、“柠檬树&荣吉鸟”特教与就业融合、“堇粲贷”金融助残、“心连星”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助力等项目,特别是“小黄车”项目入选“全省残联系统担当作为好案例”最佳案例,相关经验做法获得中国残联高度肯定并在全国交流推广。

  聚焦就业创业

  提升基层残疾人就业技能和质量

  5月17日上午,由宁波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市残联、区政府承办的“促共同富裕,谱首善新篇”鄞州区高质量就业大会暨2024宁波助残月启动仪式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新质·无碍——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为主旨,充分展示了残疾人事业的最新发展、科技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光”访谈中,围绕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引进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创造残疾人就业新岗位、扩大残疾人就业影响力等方面话题,“华职云场”代表、快手知名招聘主播、上海人工智能试验室代表、央广网代表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了深度交流对话。

  “我们要勇于拥抱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数智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满足辖区残疾人和家庭的服务需求。”“华职云场”总裁秦冲介绍经验、演示案例,讲到关键细微处,会场内不断响起惊叹声。秦冲说,他的演讲成功吸引了观众,希望为更多残疾人朋友带来启发。

  活动现场设置了科技助残区,助残志愿者、助残服务专区和残疾人招聘专区,求职者在各企业招聘咨询点穿梭,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咨询工作内容和薪酬待遇等情况,企业招聘负责人耐心答疑解惑。

  “家人告诉我这里有招聘会,今天就过来看看,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想应聘电商岗位。”一名刚填写好资料的应聘者说。

  近年来,除了定期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区残联还积极营造就业创业氛围,用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创业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率,近年来,我区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实现拥有一技之长的梦想。

  前天下午,在潘火街道王家弄社区,“守弄助残”直播间上线。直播间主理人徐未是一名80后残疾人,直播间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吸引千余名网友“围观”。

  为了这场直播,除了越南特色商品,徐未还准备了各色碎花布袋、精品手工编织拖鞋等。这些单品是由“守弄人”志愿团队下属的“针线传情”公益缝纫社团、“弄里创意”文化展示团队等通力合作、共同设计。

  “我们通过线上引流模式,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守弄助残’直播间。”徐未介绍,直播间的销售收入将全部用于帮助残疾人困难家庭。

  “只要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我们鼓励更多的特殊群体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将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朋友。”王家弄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明敏说,设立“守弄助残”直播间的目的,不仅要让残疾人就业增收,还要让他们提升自信力,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近年来,区残联积极开展“走企业拓岗促残疾人就业”专项行动,根据残疾人个体特质、就业能力等具体情况,主动整合辖区资源和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和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针对有一定就业能力但缺乏专长的残疾人,开发社区图书馆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15个,帮助29名残疾人实现就业。针对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与宁波非遗生活馆启动“花开堇粲”非遗助残项目,开发油纸伞等产品150多种,300多名残疾人参与产品制作培训。联合云龙残疾人水上运动基地、区游泳馆等单位,为6名有运动专长的残疾人开发赛艇、游泳等运动项目教练岗位。去年以来,累计开发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工作岗位60多个,帮助4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今年以来,新增就业残疾人125名,全区残疾人就业率突破76%。

  “我们还将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就业帮扶,在提升残疾人就业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质量。”区残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残联将进一步聚焦基层残疾人就业领域,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残疾人家庭教育帮扶等工作。持续做大“小黄车”项目,力争使之融入市级“公共空间爱心窗口”,增加售卖站点,加大宣传力度,让“小黄车”成为鄞州创建全省首批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的一个亮丽品牌;不断加强非遗助残培训,使更多残疾人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深化推进特教助残共同体项目,实现特教资源和就业资源的有机融合,促进残疾人就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推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残疾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

  助力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来鄞州,感觉这个城区很新很宽敞,使用轮椅可以去很多地方,整体无障碍环境建设得不错。”中国第一位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夏伯渝表达了自己对鄞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感受。夏伯渝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为残疾人开辟一条无障碍之路。

  近年来,鄞州持续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除了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还加强公共服务场所、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改善残障群体的日常生活。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无障碍建设理念文化,致力于通过公益宣传、文明规则、奖惩机制、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运行,在全区形成强大的人文关怀的心理支持氛围。

  在5月17日举行的宁波助残月启动仪式现场,鄞州发布了将南部商务区建设成为无障碍国际化商务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普法宣贯行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行动等六大行动,成立鄞州区无障碍环境社会监督队。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我们要多倾听残障群体的声音,尤其在设施设计、建设和验收过程中邀请残障群体加入,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有爱无‘障’,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城市必定将成为所有人的理想之城。”区残联理事长陈申说。

  随着科技释放强大的生产力,无障碍理念也在文化产品中不断“落地”,逐渐覆盖残障群体听、看、玩等精神需求的方方面面。

  “太好了!演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了!”近日,在潘火街道香园社区,“光影心播客”负责人朱莹带着特殊群体“看”微电影《独白信》,微电影讲的就是“光影心播客”团队的助残故事。

  “小朱第一次带我看电影后,之后的活动我没有落下一场。希望小朱把这样的活动继续办下去,我会让老伴一直搀扶着我来参加。”75岁的韩佩丽是一名先天性白内障视障人士,虽然不是全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越来越差,如今甚至连公交车站牌都看不清楚。随着自己一天天失去光明,韩佩丽逐渐失去了走出家门的勇气。

  2010年,“光影心播客”团队成立,在朱莹的帮助和支持下,韩佩丽看电影、坐地铁、逛超市,实现了人生的无数个“第一次”,慢慢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更好地服务视障群体,朱莹不仅一直琢磨着如何把电影讲得更好,还组建了“光影心播客”团队,以汇聚更多的爱心力量,他们的故事被拍成微电影《独白信》。听着微电影里那些熟悉的故事,视障人士都被触动了,也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

  “光影心播客”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公益力量,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视障人士。“光影心播客”成立14年来,团队成员从3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不仅有电影剪辑师、爱心志愿者,还有爱心车队。

  在鄞州,有很多社会组织关注、关心、关爱残疾人,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感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近日,区残联联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俞露彬·彩虹服务队、鄞州万达影院,为辖区80余名残疾人提供公益观影服务。俞露彬·彩虹服务队成员提前为残疾人规划好时间和路线,分别在轨道交通江厦桥东站、明楼站、东莺新村公交站等地提供接送服务,通过一对一暖心护送,让残疾人朋友相聚在万达广场影院。

  以创建“鄞康”特色品牌为抓手

  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

  走进占地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东柳街道残疾人之家,一眼望去,康复体验馆、成长体验馆、生活体验馆和就业体验馆及零工驿站、王小荣工作室、周梁杰工作室、咖啡工坊、阳光日托室等多个功能区块划分清晰,无障碍电梯、走廊扶手、卫生间防滑垫等无障碍设施也非常完善,甚至拥有与社区居民共享的阳光影院、阳光图书馆等。

  东柳街道残疾人之家成立于2006年12月,是全市最早成立的残疾人日间康复托养机构,现已成为集托养、康复、教育、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助残服务中心。6000多个日子里,100多名残疾人在这里接受日间托养、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开展文体活动,逐渐融入社会,走上就业岗位。东柳街道残疾人之家用近18年时间走出了全国残疾人帮扶的“鄞州路径”,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样板。

  如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如何让他们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鄞州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精到强……近年来,区残联积极打造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康复体系,不断完善助残服务供给体系。去年5月21日“心连星”项目启动以来,区残联与宁波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宁波市志愿者基金会、鄞州区儿童康复机构等单位携手成立关爱孤独症群体的“爱心联盟”,形成扶残、助残、首善有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搭建平台,邀请国内专家建立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教师培训机制、以“同心讲堂”为主要平台的家长培训机制、为家长提供“喘息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机制,使近千名家长和孤独症儿童受益。

  康复训练是残疾人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意味着“生命的重建”。今年,围绕“全生命周期康复”目标,区残联计划打造“鄞康”系列品牌,推出以镇街为主体的“鄞康驿站”、村社为主体的“鄞康小屋”、家庭为主体的“鄞康到家”项目,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

  “这里器材专业、服务周到、免费开放,进门先量血压,然后到专属区域,相应的健康数据实时显示在手机端,锻炼以后,身体感觉好多了。”经常到钟公庙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康复锻炼、逾60岁的刘美菊说。

  在区残联的指导下,辖区各社区服务站组建了社区健康师团队,成员由智慧运动健康中心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组成。通过前期对他们进行专业、系统培训,团队成员具备一定的运动健康、康复疗养等知识,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助听、助明、助行、助医等日常康复训练和更专业、更优质的康复指导服务,满足残疾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康复需求。

  区残联宣传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以爱耳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残疾预防日等为契机,深入开展残疾预防主题教育和公益宣传,增强残疾人自我防护、自主康复意识。

  在“一个也不能少”的共富路上,鄞州致力于让残疾人朋友乐享生命中的快乐时光,让他们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今年,鄞州将以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文体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融入、多元助残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力争到年底实现残疾人就业率逾80%,残疾人文化活动覆盖率逾95%,精准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继续保持100%,使全区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