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969042jrtyj/2024-11672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生成日期 2024-03-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03-07 10:26 信息来源: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信息来源: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3年年初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不忘从军初心、牢记崇军使命”,按照“十大攀高”重点项目确定的目标要求,攻坚克难,攀高奋进,不断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组织激励。

一是突出思想教育。积极开展鄞州老兵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广泛发动各镇街组织基层退役军人参与走红色线路、主题宣讲、崇军集市、文体赛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持续展现退役老兵“退役不褪色”的新时代风采。

二是突出品牌打造。率先在全市成立“Yi家人”大学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联盟,大学生退役军人志愿者人数达850余人。拓展退役军人“Yi家人”志愿服务范围和形式,培育打造东柳街道“红柳营”、福明街道福城社区“春锋里”、东钱湖东福军嫂红娘工作室等老兵志愿品牌。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代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参加全省志愿服务大赛获优胜奖。

三是突出榜样引领。组织开展第三届“最美退役军人”等四类典型人物评选,全区选树宣传市、区两级10名“最美退役军人”和14个“最美退役军人工作者(团队)”及“最美拥军人物”。完成老兵讲师团实地采访、资料整理和课件制作,举办首场“鄞地戎耀”退伍老兵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组织退役老兵走进校园、社区。

(二)提升基层阵地作用,加强融合治理。

一是打造融合建站新亮点。推动全区基层服务站与党建、武装、基层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有效发挥阵地作用。推进红色服务站巡访和VR视频制作,展现党建引领。拓展融合建站特色路径,依托南高教园区高校资源,成立集双拥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征兵工作站和志愿联盟分站为一体的四站融合式大学生“Yi·青春”服务站。白鹤街道老兵心理服务站将心理服务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相融合,获得省厅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加强作用发挥实效性。加快推进基层服务阵地软硬件设施建设,完成8家基层服务站“枫桥式”创建,实现全区镇街创建“全覆盖”。开展全系统干部基层“结对子”走访调研,围绕政策疏导、谈心交流、帮困解难等方面,深化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和基层“四大”活动。

三是深化社会服务渗透力。组织成立118人“鄞青军友”志愿服务队,开展“益军盟”困难老兵社会帮扶服务项目,落实61户困难退役军人一对一帮扶。年初以来“益军盟”开展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适老化设施改造4户,开展线上线下个性服务589人次,走访慰问244人次,完成智慧居家一键报警系统安装31户。依托各家社会医疗机构,组织健康义诊22场次,受益退役军人2000余人。

(三)提升就业安置服务,加强共富助力。

一是推进就业岗位招聘。开展“乐业鄞州·就创未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先后举办5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参与企业322家,提供岗位近3300个,达成就业意向130余人。持续落实事业编制和社工岗位单独招考,面向退役士兵招录事业编制1名,面向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分别招录社工6名和4名。

二是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退役军人创业园建设,深化退役军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合作,新引进5家军创企业入驻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达18家。举行“逐梦鄞州”就业创业沙龙活动 ,宣传交流就业创业政策。与建设银行鄞州分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开展退役军人创业金融服务。组建镇街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员”队伍,开展业务培训,组织走访排摸退役军人就业底数,加强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举办第三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和创业导师发布仪式,选树就业创业之星6名,选聘创业导师3名。

三是强化接收安置落实。持续开展退役“一件事”联办,做好春秋两季退役士兵返乡报到接收,共接收退役士兵174人,组织举办退役返乡欢迎仪式和全员适应性培训。做好本年度转业军士和转业军官安置工作,接收安置转业军士29名,转业军官17名。

(四)提升拥军优属水平,加强保障能力。

一是全域推进双拥模范创建。建立工作专班,落实台账编制,高标准完成省“双拥模范城”考评迎检工作。组织召开军地座谈会,制定区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军地合署办公机制。完成区双拥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和镇街双拥服务站挂牌,建成东胜街道“集合双拥广场”。与海军“东钱湖船”签订双拥共建协议,启动“区舰共建”。

二是全面提升拥军服务能力。落实“爱心固长城”专项救助,为63名家庭困难现役军人发放慈善救助金。做好春节、八一期间部队走访慰问,举办全区八一文艺汇演,组织“文艺小分队进军营”活动。持续开展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共送达喜报33份。优化调整军人子女入学(园)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共接收入学(园)申请225人。开展军人子女暑期免费培训活动,共组织培训153人。启动社会化拥军服务管理应用项目建设,加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联动和数据对接,完善“五智”场景应用,拓展数智平台服务。

三是全员落实优待抚恤烈褒。开展重点优抚对象两节走访慰问,落实义务兵父母体检309人次,圆满完成优抚对象短疗任务。加强优抚政策宣传,顺利完成优抚对象数据校核,落实各类定期抚恤金及各项补助发放。组织开展“薪火甬相传·清明祭英烈”、“网上祭英烈”、全区各界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等活动,落实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修缮。

(五)提升维权帮扶保障,加强维稳机制。

一是强化困难帮扶。持续完善“老兵关爱”慈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基金帮扶困难退役军人23人次、扶助公益性项目3次。深化落实生活困难退役军人援助,确保低保低边对象生活补助和享受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生活价格补贴等政策保障到位。

二是把牢维权保障。畅通维权渠道,解决退役军人困难诉求40件次,提供法律援助62件次,推进落实保障住房优先配租。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要求,坚持不忘从军初心,牢记崇军使命,聚力推进阵地融合、品牌引领、平台提升、尊崇营造、系统保障,持续为新时代鄞州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担当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一)聚焦融合式,深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推动阵地建设融合。将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与党群服务中心、人民武装、基层网格等阵地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镇街和百人以上村社融合建站;探索拓展高校、企业园区、商圈等融合建站新模式,多点打造基层服务站融合运行特色典范。

二是推动基层治理融合。完善基层服务站常态化运作和网格化管理保障机制,强化“轮值站长”等骨干队伍建设,持续发挥“退役军人之家”在教育管理、矛盾疏导、困难帮扶等公共治理各方面的基础阵地组织作用。

三是推动数智服务融合。加快打造“鄞领崇军”社会化拥军服务管理应用项目“五智”场景,以数字化平台建设牵引各项工作机制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全方位提升。以省厅档案智慧管理系统应用试点为契机,加强退役军人基础信息库建设。加强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合作,探索建立“暖居+暖人+暖心”服务模式,优化普惠+定制的多样化服务,深入开展“益军盟”助老扶困项目。

(二)突出引领力,深化作用发挥组织引导。

一是深化“老兵永远跟党走”主线。全面提升退役军人“5H”党建品牌引领力,深入打造退役老兵“红色引领示范带”,通过红色服务站阵地建设、老兵组团“以走带讲”和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推动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二是深化“甬尚老兵·鄞风展姿”主题。加强“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兵支书”等典型选树宣传,推动退役军人人才库建设,激励引导各行各业退役军人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深化“Yi家人”志愿品牌。拓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领域,提升“一镇街一特色”项目品牌。持续发挥大学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联盟作用,推进“鄞青军友”、“红色宣讲团”等各类老兵志愿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指导,不断增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力量。

(三)立足奔共富,深化就业安置服务提升。

一是持续提升平台建设。加强退役军人创业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并争取在整合各类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配套服务、提升办事效率等方面细化扶持政策。完善就业创业联盟常态化运行机制,利用“扶一把”项目做好发展困难初创企业扶持,深入组织“筑梦鄞州”就业创业沙龙、走访交流等活动。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山海协作”,推进鄞州、衢江、莲都三地就业资源共享和创业服务合作。

二是持续提升就业服务。加强信息平台融合,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数据库、企业用工需求库及就业培训项目库。强化基层“就业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和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探索开发“灵活就业”岗位,加快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场招聘会,持续推荐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是持续提升安置质效。健全军转移交安置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安置直通车”模式作用,不断增强人岗相适匹配度。持续落实一年两批次退役士兵返乡“一件事”办理,优化全员适应性培训组织模式。做好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单独招录,落实职业技能和学历提升政策保障,结合“技行鄞州”深入推进退役军人“技能提升行动”,不断优化订单式培训项目。落实军休智慧化服务保障工作。

(四)着眼尊崇感,深化拥军优抚保障落实。

一是全面深化双拥创建成果。进一步发挥军地双拥共建定期联络和协调联动机制作用,加强军地互办实事和服务需求对接,统筹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协同区人武部开展拥军支前动员演练,举办“八一”赛事进军营活动,持续推进军人子女入学、“爱心固长城”慈善救助、立功送喜报等工作。加快印象城商圈等双拥街区、双拥公园建设,扩展双拥文化宣传阵地。

二是全面落实优抚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优抚服务保障政策目录和项目清单,积极拓宽医疗、交通、文旅、金融等优先优待服务领域。运用数字化应用平台,优化业务办理和服务管理流程,提升优抚补助发放、义务兵父母免费体检、部分优抚对象短期疗养等工作质量。扎实做好优抚对象政策保障,持续做好优待证申领发放激活,深入开展重点对象走访慰问。

三是全面完善尊崇褒扬机制。在按规定做好优抚政策保障前提下,加强“崇军联盟”等社会化拥军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协调推进优抚医院挂牌运行。建立英烈事迹宣讲员队伍,开展“红色记忆老兵专访”等烈士纪念宣传活动,推进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化建设管理,探索建立英烈保护联动协调机制。

(五)围绕系统性,深化维权促稳机制完善。

一是积极推进政策保障。深入落实困难退役军人精准帮扶援助工作机制,深化困难对象“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在住房保障、法律援助、心理健康、大病救助等各方面确保政策保障托底。

二是积极推进社会帮扶。持续拓展“老兵关爱”慈善基金募集来源和使用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运用线上线下多方平台,推动社会资源及时有效精准配置,给予各类困难退役军人更多暖心关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