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火:聚焦“一老一小” 共绘“朝夕美好”

发布日期: 2024-12-13 08:5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潘火街道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着力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社区生活圈,不断推进养老扶幼服务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为辖区老人和孩子托起“朝夕美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

点亮阵地 项目领航

全维度织密关爱网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服务“一老一小”,阵地建设是关键。潘火街道发挥助联体服务站平台作用,探索助联体服务站联动社工站、社区联动社会组织的“双站双主体”模式,以项目为抓手,画出最美“同心圆”。

自2022年成立以来,潘火街道助联体服务站联动政府力量、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开展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救助行动,其中,包括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救助,如“忘不了·家园”老年精神守护志愿服务项目、阳光助“行”特殊人群生活赋能项目、“幸福漾紫·闪亮少年”困弱儿童抗逆力提升及融合发展项目等。

今年9月,潘火街道助联体发布“幸福π”品牌,联合各方力量扩大“朋友圈”,构建了助老、助餐、助童、助学、助残、助困、助能、助医八大“救助幸福包”服务,为“一老一小”群体带去关爱与帮助。

助联体联盟单位中有宁波蓝天救援队和音溯工作室。宁波蓝天救援队针对辖区内儿童、老年人居家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等问题,打造蓝天应急救援队“‘鄞’救有我”系列志愿服务项目;音溯工作室以音乐为纽带,连接困境儿童,用音乐治愈孩子,给他们带去快乐。

助联体服务站还设置心理疏导室,疏导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为因家庭问题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临时收留场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联动风格璟院园区幼儿园,在周末、寒暑假期不定期开展绘本阅读、科普及安全讲座等各类活动。

为了让老年人吃得便利、吃得好,潘火街道发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服务功能,采用“中心厨房+快捷配送+多点就餐”的模式,为片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服务范围涵盖整个辖区。

每天上午10时左右,潘火街道东方丽都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内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经过一上午的忙碌,70多份高龄老人定制午餐整装待发,送餐员将一一派送至老人家。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潘火街道为老年人助餐送餐45574人次,老年助餐覆盖率达100%;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2个;累计打造老年大学教学点18个。

阵地辐射,赋能服务。目前,位于金桥水岸花园邻里中心三楼的金桥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在筹建中,面积约1600平方米,投资约200万元,集老年食堂、长者居室、长者学堂、舞蹈室、康复训练室、空中康复花园等于一体,建成后将提供托养入住、为80周岁以上老人配送餐等服务,同时还将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服务活动。

创新品牌 做细服务

打造夕阳幸福港湾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潘火街道聚焦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保障体系、强化提升服务、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东莺社区“银龄帮帮团”成立至今已有16年,从最初的15人发展壮大到如今的近百名成员,已成为社区老年人的温暖港湾。成员由一群热心肠、有特长、有闲暇的老年人组成,他们积极组织、参与社区活动,形成“以老助老”的常态化帮扶服务模式。

每逢重大节日,“银龄帮帮团”都会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银龄村晚”活动、重阳节特别演出等,都由成员们自编自导自演。“银龄帮帮团”还开展成员结对互助,团队志愿者定期走访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就医帮扶、精神慰藉等服务。

“超级祖辈课堂”是星苑社区去年推出的针对“一老一小”的公益服务。从“隔代教养”系列讲座到奥尔夫音乐早教,从秋收采摘到亲子运动会,“超级祖辈课堂”“圈粉”无数。星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曹盛巧表示,“超级祖辈课堂”聚焦“隔代教育”,让社区的老人在参与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能重视“带娃”中的“大学问”。

“6080”课堂是东方丽都社区“丽”志愿的一支志愿者分队,旨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志愿者均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他们自学多种手工制作后,再去教授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同分享手作快乐。社区不断深化打造“6080”课堂,孵化社区文化互助服务,也激励着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体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

“一老一小”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理念,考验的是社区治理水平。10月30日凌晨,金桥花园社区监控室内的一键报警系统突然响起,巡逻人员6分钟内赶到老人家,联系老人家人、协助呼叫“120”,并将老人送上救护车。有序的应急保障为后续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老人转危为安。

据悉,金桥花园社区去年上线“智慧消防云服务平台”,为社区内135户高龄老人家庭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烟雾报警器、一键报警“安全三件套”,一旦发生煤气泄漏、火灾或者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寻求帮助,平台将立即发出警报,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救助。该报警设备安装以来,社区已及时处理烟雾报警、老人突发状况等各类突发事件120余起。

去年以来,潘火街道下大力气做细做实养老服务,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截至11月底,共提交适老化改造申请57户,通过审核36户,完成验收29户,拨付资金14.03万元。

幼有善育 暖心护航

编织朝阳成长摇篮

如果说“老有所养”要解决当下的难题,那么“幼有所育”则更关乎长远。应对婴幼儿托育问题,潘火街道探索社企联动新路径。

上月,海璟园社区与全市首家普惠民办公助托育园——木木橙托育园合作,共同打造宁波市首家新就业群体友好家园托育园。这家托育园在区卫生健康局最低普惠托育机构收费标准上实现充分让利,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实惠的托育服务,其中包含了20个专门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的特惠托位。

“现在方便多了,在小区门口就可以接送宝宝了。”家住潘火街道颐璟园三期的网商创业青年陈涵说。就职于新媒体公司的邱晓同样点赞托育园,她不到两岁的女儿成为首批入园的宝宝之一。

打造“10分钟托育圈”,潘火街道正在发力。目前,辖区内有17个已备案婴幼儿照护机构,其中9家公办幼儿园开设托育部,拥有340个托位,有8家民办幼儿园已备案托育机构。海璟园、金桥花园、香园、宜家、晴江等社区均建有“甬有善育”托育服务场景,街道与鄞州二院医共体潘火分院联动合作,邀请专业的儿保医生、育儿专家走入社区,不定期开展活动,将科学的育儿服务带入居民家中。

在潘火街道,每年有不少“小候鸟”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与父母亲一起度过寒暑假期,带娃成了众多企业职工、新就业群体的“甜蜜负担”。今年暑假,投创工业社区为“小候鸟”量身打造升级版“候巢”假期综合素养提升课堂,增设国潮非遗、手工工坊、同伴课堂等趣味课程。第一堂课,就邀请了40多名殷家社区的小朋友来到欧琳集团体验“大国工匠小课堂”,参观欧琳工厂、城市展厅与研发基地,“小候鸟”感受着潘火街道的新质生产力,发出惊叹。

香园社区依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团队等力量,为孩子们推出“四色”暑期课程,包含暑期托管班、家门口青少年宫、暑期科普课程及共享自习室、“少年军校”训练营等不同课程,让家长“托”得安心、孩子“暑”有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中央社会工作部、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等多次参观调研香园社区,“四色”暑期课程作为参观路线点位之一,频频获得关注与好评。

紫郡社区启动“幸福漾紫·闪亮少年”项目,以困境、流动儿童等弱势儿童为主,普通儿童为辅,开展综合服务,鼓励平等、尊重与包容。

9月,由潘火街道牵头,紫郡社区、尚诚社区、香园社区、金谷社区联合承办的“幸福漾紫·闪亮少年”中秋儿童快闪公益集市吸引不少居民驻足,现场温暖涌动。精美的咖啡手串、发饰、花灯……困弱儿童们摇身成为集市的小摊主,热情卖力地为义卖品吆喝,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纳入社区基金,专项帮扶困弱儿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潘火街道将紧扣群众需求小切口、民生治理大课题,始终坚持把服务“一老一小”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有力抓手,为更多老人托举起幸福的晚年,让更多孩子奔向可期的未来,让“小家”安、“大家”稳。

银发赋能 基层治理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年龄不是限制,老年人同样可以成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丰富的活动载体、服务模式,不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便利与快乐,更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据了解,潘火街道每季度组织开展一场银龄主题企退活动,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让退休老人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发挥余热,助力社区公益事业。

香园社区总人口超7000人,近年来,社区在党建引领下,探索整合党建联盟、社会组织、居民达人三方力量,不断拓展社区志愿服务“朋友圈”,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其中,以退休居民为主的“银发达人团”就是居民达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年,为更好共享社区资源,发挥“银发达人团”的作用,香园、尚诚、紫郡、金谷4个紫城路沿线社区携手启动“‘城市社群 银龄友好’紫城路共创计划”。通过整合4个社区的品牌企业、活动场地、达人老师等资源,实现邻里社区的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朋友喊您来上课啦!10月10日上午,由潘火街道主办,尚诚社区、香园社区、紫郡社区、金谷社区组成的“共享+银龄”社群共同开启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友邻熟人”活动,吸引近100名企退银龄老人参与。“‘城市社群 银龄友好’紫城路共创计划”自此正式启动。

2021年成立的金谷社区“带娃阿婆”党建联建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30多名随迁阿姨加入,社区通过定制服务、组织丰富的活动等形式,帮助阿姨们融入社区,阿姨们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每天早晚两次对社区环境卫生、乱张贴的小广告以及汽车乱停放现象进行处理,协助社区进行各类政策性宣传,社区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显著提升。

王家弄社区从2019年开始实施“忘不了·家园”以老扶老互助计划,招募了56名“有能”长者志愿者,组建“守弄人”志愿服务队,还组织志愿者进行沟通技巧、居家安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去年,志愿者全员通过考试,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5年来,该志愿服务队共开展了80多场助老关爱活动,包含日常探访、节日慰问、居家环境打扫、安全知识普及、健康服务等内容。通过这种“有能”老年人关怀弱势老年人的常态服务模式,搭建了社区老年人互助帮扶平台。同时通过党建联建助推,一批爱心企业、医院、高校也加入“忘不了·家园”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了社区困境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今年58岁的朱明花成为“守弄人”志愿者6年,是活力长者志愿者代表。“2019年,我和练习非洲鼓的姐妹们成为第一批社区‘守弄人’,我们针对社区治理难题提出建议,‘下楼做公益’清理楼道、美化环境,还在‘守弄助残’直播间帮助残疾人掌握技能,这些活动都很有意义。”

目前,金桥花园社区正在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区体量大、老年人口多、需求服务高,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数量占社区总人口近20%。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打造“金夕”养老品牌,探索慈孝爱老、敲门助老、智慧扶老、制度筑老、共融敬老的“五老”新模式,结合现代社区改造,让社区养老更加智慧化、精细化,同时有效助力基层治理,去年成功化解“停车难”、设置宠物箱等各类民生“关键小事”15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