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最新专题>稳经济>最新信息

鄞州10镇何以连续4年上榜“全国千强镇”

发布时间:2024-10-29 08:47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近日,鄞州所有建制镇悉数上榜全国“千强镇”榜单,成为一名没有短板的“六边形战士”,引发不少网民热议。鄞州建制镇凭什么强大,如何更好地发挥“镇”能量?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连续4年悉数上榜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富县、兴村,必先强镇。

镇域强,挑大梁。那么,鄞州的镇有多强?从榜单中可见一斑。

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上,宁波市共有51个镇上榜,占全省22.8%。其中鄞州区有10个,占全市的19.6%,凸显鄞州镇域经济的活跃和强大。

榜单显示,此次鄞州有5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前200位,分别是东钱湖镇(71位)、姜山镇(146位)、五乡镇(155位)、邱隘镇(169位)、云龙镇(187位)。

位居前500位的还有东吴镇,排名302位。有4个在501位~900位区间,分别是:横溪镇(544位)、咸祥镇(707位)、塘溪镇(769位)和瞻岐镇(886位)。

记者查询了历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现瞻岐镇于2021年首次进入这一榜单,至此,鄞州10个建制镇实现“满堂红”。

从经济规模来看,鄞州的GDP总量已经连续多年排在宁波首位、浙江前列。鄞州“千强镇”数量的增加,显示镇域经济持续向好,也夯实了鄞州经济稳步向上、稳中有进态势的基础。

与宁波市的一些强镇相比,鄞州各镇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排名“千强镇”榜单宁波第一的江北区慈城镇,在全国排名第35位,较去年又进一位。慈溪市的观海卫镇、周巷镇,分别排名第59位和第62位。

而放眼省内,乐清市的柳市镇排名第11位,距离十强镇仅一步之遥。

强镇“出圈”有道

“千强镇”榜单从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生态宜居、生活富裕5个维度,选取了25项指标,对我国各个强镇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整体比较。

市发改委原二级巡视员方建新表示,鄞州10个建制镇连续4年上榜“全国千强镇”榜单,反映出鄞州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优等生”。

他表示,鄞州是宁波市的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像邱隘、五乡、云龙等镇处于城乡接合部,离城市中心比较近,接收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比较强,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些先发优势。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即使相对偏远的瞻岐镇,距离中心城区不过30多公里,车程不到一个小时。

能够上榜“千强镇”,离不开产业基础的支撑。鄞州是制造业大区,改革开放后兴办了大量社队企业,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各镇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或特色产业集群,实体经济活力强、韧性足。目前,鄞州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3家,大多数分布在镇域。而且,鄞州不少上市公司,也脱胎于乡镇企业。

在方建新看来,生态宜居方面鄞州也做得比较好。鄞州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镇,注重乡村建设,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发展的新路子,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像相对偏远的瞻岐、咸祥和塘溪镇,这些年在生态宜居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鄞州建制镇连续4年上榜‘千强镇’,实现‘满堂红’并不意外。”他说。

此外,鄞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共同富裕工作扎实推进。2023年,鄞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和5.8%。城乡收入比为1.66,比上一年又缩小0.02,镇域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镇”能量持续迸发

全国“千强镇”的排名,可以视作鄞州镇域经济实力不断跃升的风向标之一。今年以来,鄞州各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从今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镇域经济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作为鄞州区传统工业强镇的姜山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五乡镇增长9.3%,横溪镇和塘溪镇均增长8.2%。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咸祥镇和塘溪镇表现抢眼,分别增长188.8%和161.7%。五乡镇和云龙镇分别增长80%和68.1%。

从财政收入来看,邱隘镇增长58.2%,东钱湖镇也有25.7%的增幅。

而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综合收入来看,除塘溪镇和东钱湖镇外,其余8个镇保持两位数增长。

当然,受资源、人才等多重因素影响,鄞州各镇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但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鄞州各镇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前景。

比如,镇域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实现大招商、招大商?去年7月,鄞州推出了“招商共享机制”,在区域内打破镇街行政藩篱。也就是说,某个镇招引的项目即使落地其他镇街(园区),该镇也可以享受到招商数据等。此举调动了各镇街的积极性。一年来,鄞州通过这一机制,已落地项目46个。

又如,今年1月,鄞州实施新一轮镇(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在提高区级集中财力办大事能力的同时,改善财力分配机制,均衡镇级财力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鄞州通过发挥财政体制导向作用,调动镇街发展积极性,增设镇街经济总量激励机制,根据镇街“七创争先”排名结果进行奖励,以此来不断激发各镇街内生动力,让各镇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