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南:全面升级就业促进保障体系
厚植高质量充分就业沃土 |
发布日期: 2024-10- 21 09:58 信息来源: 首南街道 |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今年以来,首南街道从源头提升,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扎实做好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通过打造全市首个零工市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和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体系两大举措,打出“促进+保障”充分就业提档升级组合拳,聚焦劳动者就业环境优化课题,形成灵活高效的就业格局,厚植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创新土壤。 打造三级零工市场 变就业“最后100米”为零距离 零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面对不断“热”起来的新型灵活就业市场,首南街道创新打造零工市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让企业、求职者获取更多招聘信息渠道、信息可信度更高、就业安全感更有保障,4个多月来已帮助近400人成功就业。 就业信息多,网点布局广 目前,首南街道已建成零工市场1家,社区零工驿站2家,零工网点15个。零工市场设在首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是信息枢纽与服务中心。 2家社区零工驿站分别设置在雍城社区和学府社区。零工驿站是零工市场的拓展和延伸,以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驿站工作人员每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收集辖区内人群就业需求,然后结合这些信息在驿站发布相关招聘信息,让招工方和应聘方匹配度更高。 15个零工网点则选址在一些大型商业体、菜市场、居民公共交友空间等人流密集区域,这里是零工市场的末梢,构建了居民家门口“5分钟便民就业服务圈”。 此外,首南街道还开设零工市场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平台,可为居民提供全面的零工信息查询、报名申请及政策解读服务。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方式,居民不仅可以在线上平台实时获取信息,还能利用地图导航功能找到就近的服务网点进行面对面咨询。平台还针对急于求职或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了客服群,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提供个性化建议和推荐。 在三级零工市场,求职者不仅可以免费获取最真实有效、最全面的岗位信息,同时也能得到专业的就业培训指导。工作人员会深入了解求职者的个人情况、技能特长、职业规划等,随后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目前,首南街道已举办就业指导系列活动4场,有效帮助280名求职者,显著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依托全区首个“技能驿站”,链接多方资源打造“青创课堂”,围绕“群众点单-政府制单-驿站接单”服务模式,开设技能素养类等储能课程,惠及居民1.2万余人次。 零工市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成4个多月来,通过专场招聘、直播带岗、供需匹配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供岗位信息1260余个,吸引上千名辖区居民加入就业创业服务群,共吸引流量8万余人次。 供与需双向奔赴,创造机遇破解难题 前不久,南高教园区大学生孙嘉打开首南街道零工市场的线上公众号和小程序平台,想找一份兼职,其中有一条招聘新媒体运营兼职人员的信息吸引了她。经过沟通,她获得一个新媒体账号文案设计的岗位。 因其方便快捷、可选择的岗位数量较多,像小孙这样的年轻求职者喜欢使用网络寻找工作讯息,但目前仍有较多求职者将传统的线下求职模式作为首选。为此,首南街道通过拓宽信息投送平台、增加线下网点的方式,以各个零工网点为触角,将就业信息、就业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家住雍城社区的夏兰是一位全职妈妈,今年6月,她发现社区里设立了一个零工驿站,常常会更新一些就业信息。通过社工介绍,她接到一份计件工作。“生活更充实了,每天几十元至一百元不等的收入可以为自己赚一点生活费。”夏兰说。雍城社区有常住居民6000人,零工驿站设在社区悦邻中心,每天居民出门或是上下班路过这里,总要驻足看看驿站大屏滚动播放的用工信息。 15个零工网点打通了首南街道就业的“最后100米”,每个网点辐射范围内的居民一般步行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点位。池展毕业后就职于卓悦大厦一家贸易公司,前不久,他偶然看见公司楼下零工网点张贴着招聘信息,其中一个软件编程岗位他挺喜欢,经过与单位电话洽谈后,他成功得到这份兼职,现在正着手开展分配项目。 对企业来说,三级零工市场既能缓解用工荒,还节省了用工成本。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宁波劲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零工市场缓解了用工荒。“30多万元的外贸订单,要求2个月内交货,一线工人不够,我们就借助零工市场招人,每天都可以发布信息,头天打电话应聘通过,第二天就能上岗,工资周结,整个工期招到20名临时工人,确保订单及时交货。”公司总经理施华丽说。 叶丹丹是首南街道一家社会组织的负责人,经常要通过零工市场寻找兼职主持人、活动策划者以及活动志愿者。叶丹丹团队现在只有三四个人,她希望通过零工市场找到一些长期工,“和零工市场上的一些灵活求职者合作后,我发现他们的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如果有人愿意长期加入团队,肯定有利于公司发展。” 一站式化解纠纷 为新业态从业者筑牢安全屏障 随着零工市场的发展,新业态从业者不断涌现。他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灵活,用工形式多种多样,流动性较强,如何让他们在首南街道既能安心工作,又没有后顾之忧?今年5月,首南街道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应运而生,为新业态从业者筑牢安全屏障。 6个月止损200余万元 去年5月,首南街道成立全市首家新业态劳动用工调解工作室,通过政府+社会、线上+线下、预防+治理的“三+”多维联动运作模式,累计调处新业态纠纷108起,涉案金额377万元,为人社部等六部门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相关文件提供基层创新样本,相关工作还受到国家就业司、央视《朝闻天下》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今年5月,工作室升级为首南街道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以“人社牵头、部门联动、行业协同”的工作模式,在该街道楼宇聚集、新业态密度较大的区域,引入仲裁、法院、工会、律师专家调解团队,在调解场所、调解团队、调解机制、调解服务方面进行全方位迭代升级。 区人社局与区人民法院共同签署新业态一站式调解合作协议,“新业态共享法庭”正式进驻一站式调解中心。共享法庭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软件模块,具备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功能,将工作触角延伸到镇街、村社等社会治理末端,完善“调解先行、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当事人获得更便捷的司法服务,实现劳动者和企业权益的双保护。 截至目前,首南街道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共受理新业态从业者矛盾纠纷69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云调解”省时省力高效 据了解,69件调解案件中以“云调解”模式调解的案件有25件,占到三成,帮助新业态从业者止损50余万元。 近日,首南街道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为相隔两地的2名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调解。短短30分钟,该案就顺利调解成功,为员工谢某挽回损失6000元。这是一站式调解中心自今年5月升级以来,第25次通过线上调解形式成功化解的一起劳动纠纷。 谢某是某网络公司的主播,在公司工作半年,因公司效益不佳,原约定的提成方案未能落实,在结算工资时发生纠纷。今年8月,谢某向一站式调解中心申请劳动仲裁。考虑到谢某在成都,而公司代理人在温州,为方便当事人诉讼,调解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通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平台”远程视频,进行线上调解。 调解前,调解员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平台”发给双方当事人,并指导他们按照步骤进入线上视频调解室。随后,在视频中,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并对有关争议事项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在调解员制作完调解协议后,双方实时查看调解协议内容,并通过电子签名予以确认。 “许多像谢某一样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包括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快递配送员、灵活用工兼职人员都需要这样灵活便捷的法律服务方式。他们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要在各地奔波,常常发生调解当事人在外地、无法到现场调解的情况。因此,调解中心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主动跟进,在双向沟通后开启线上‘云调解’服务,打破距离和空间的限制,高效、快捷地化解劳动纠纷,为新业态从业人员节省了大量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一站式调解中心负责人叶旭东说。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