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财政局着力推进三方面领域监督 牢固树立财会监督理念

发布日期:2023-08-23 09:5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鄞州区财政局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发展大局,紧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大监督”理念,提升智能日常监督、强化预算综合监督、深化预算绩效监督,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做法:

一是提升日常管理智能监督。充分运用智能系统,提升财政日常监督智能化水平。一是实现财政资金账户智能监管。规范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业务管理,基本实现各预算单位银行流水、余额等数据与财政账户管理模块实时衔接,及时监控各单位账户资金流量变化以及实时余额,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在系统内按季度填报各账户银行余额汇总情况,及时掌握系统内银行账户数量和余额变化情况。定期开展财政资金银行存款余额实地检查工作,按月抽取不同开户银行,现场调取银行对账单、存单、账户交易流水等相关资料,向银行经办人确认相关账户余额,保证核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加强经费使用动态监控。编制月度预算执行监管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相关单位进行整改。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为重点,设置“三公”经费动态监控规则,全方位全流程加强“三公”经费动态监控管理,将科目标识、资金用途、收款单位与经济科目进行匹配,明确单位“三公”费资金列支来源。设置向个人账户划款、预算单位间划款、向本单位账户划款、区级部门向街道划款监控规则,严控单位间预算资金划拨,如有划拨需求必须通过预算调整实现,进一步强化了预算资金必须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直达收款方的意识,防止资金因层层划拨,造成财政资金沉淀闲置和资金管理风险。三是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实时监控。按照“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原则,在财务核算业务模块生成凭证时,设置仅能修改科目至当前科目的下级科目,确保预算指标到财务核的会计处理数据统一完整,便于财政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单位实际支出情况。

二是强化预算支出综合监督。发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财政职能作用,形成预算支出监督合力。一是发挥预算编制龙头作用,规范基本支出数据编报,强化项目支出数据库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从源头上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规范。二是加快预算资金下达进度。在及时下达各类年初预算的基础上,将资金分配细化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目,全力保障经济扶持、民生工程、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三是强化预算执行分类管理。2023年初下发《关于做好鄞州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部门主体责任,实行分类支出管理:对于跨年政策兑现资金,要求第一季度支出进度不低于50%;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紧跟项目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于政府采购项目,预算资金尚未到位的,经财政部门确认后可先行启动采购程序。四是建立支出进度通报机制。每月对全区74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排名通报,执行率严重偏低的部门须报送原因分析至区财政,提高部门对支出进度的重视程度。五是建立结余结转定期清理机制。全面梳理存量资金,对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管理,对支出进度偏度、预计年末形成较多结余的资金,及时调整支出用途,优先用于保障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六是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力度。推进业务科室信息共享,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项检查(调查),并督促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三是深化预算管理绩效监督。把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手段。一是强化问题清单管理。以往年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梳理项目各类问题,分类建立项目问题清单库,定期实行分析研判,制定检查计划,开展各项检查,逐步实现问题销号。二是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同步开展的工作机制,在检查对象遴选阶段,积极征询财政业务科室的意见,加强内部沟通协商,根据财会监督的相关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绩效评价项目,借助人大、审计、第三方评价机构人员等外部力量以及财政内部预算局和各执行业务科室等内部力量,共同促进项目规范运行管理,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构筑监督长效机制。以全过程绩效管理为载体,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在事前评估和绩效目标申报阶段,及时掌握政策项目的前期入库以及年初目标设立情况;在事中运行监控阶段,对预算执行率低下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以及事中评价存在问题较多的项目,纳入年度监督候选清单,采用实时介入监督方式,及时纠偏矫正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在事后评价阶段,对于重点评价项目和每年抽取的10%的自评复核项目,及时跟踪问题整改情况,采用监督检查“回头看”以及联合审计跟踪整改问效的方式,落实绩效评价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