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民生实事“加码” 百姓幸福“升温”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东吴镇始终心系民生,全面推动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稳步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人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盘活资源 焕发教育生机
让每个孩子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东吴镇坚持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如何让教育水平均衡、教育环境更好?今年,东吴镇从幼儿园到成人学校全面提质,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开展特色教学,在软、硬件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学校优质教育均衡、学生全面发展。
东吴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20年,是一所百年校园,今年6月1日,东吴镇与宁波大学共同启动“大学小镇”乡村教育振兴项目,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宁波大学东吴教育研究院,大学和小镇双向奔赴助力东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总投资1.52亿元的东吴镇中心小学改扩建项目启动,学校在拆除东吴镇成人学校校区、原学校食堂和体育馆的基础上,新建教学楼、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综合楼、配电房、门卫等,新增建筑面积15278平方米,届时东吴镇中心小学班额将达到42个班,并接纳天童小学现有师生。
东吴镇副镇长朱丁磊告诉记者,“天童小学师生整体搬至东吴镇中心小学后,极大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就学问题,并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大学小镇”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启动后,将推进东吴镇基础教育高站位、高层次发展。东吴镇中心小学校长谢海麒称,“未来,学校将依托宁波大学东吴教育研究院开展精品课程、品牌活动、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师资培训、特色教材开发等系列优质教育提升行动,极大地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覆盖面。”
不仅仅是东吴镇中心小学,近两年来,东吴镇全年段教育都有了质的飞跃,优质教育“遍地开花”。
东吴镇作为工业强镇,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到今年,东吴镇有常住人口3.6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1.6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超过2万人。外来流动人口多为“95后”,子女入学需求大,现有的东吴镇中心幼儿园和凌云幼儿园不能完全满足入学需求,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此,该镇新建了东吴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德信园),共设12个班,预计今年8月交付,第一批学生将于11月入园。
获得提升的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东吴镇中学综合改造项目也不断提档升级。原中学体育场已使用15年左右,设施老旧、跑道开裂。今年,东吴镇投入270多万元对学校室外环境进行改造,看台、跑道等硬件设施得到升级。今年9月,一个洁净开阔的标准化操场将投入使用,更好地服务素质教育。
除了孩子们可以在东吴镇接受良好教育外,成人也可以在“小而精”的学校里“充电”。
东吴镇成人学校整体搬到东吴镇文体中心附近,并让学校与文体中心实现师资和场地共享。“成人学校重新装修后,优越的地理位置,能给成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学校旁边就是菜市场,上完课就可直接买菜回家。”东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李红斌告诉记者。
如今,东吴镇通过改扩建使学校迭代升级,学习设施设备、教学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各学校“百花齐放”,教育动能被不断激活。
因校制宜,不拘泥于传统教育,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东吴镇还利用人文山水资源打造了课外劳工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天童老街和校外实践基地三塘村拾光生态谷,让中小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外生活,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今年,东吴镇的教育事业快步向前。对此,东吴镇党委书记庄琪表示:“东吴镇将积极回应百姓对教育的需求,全力推进镇域特色教学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让全镇师生享受公平教育带来的幸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提升服务 养老更有“医”靠
“医院有了特色儿科门诊,以后孩子看病方便了。”“康养中心对老年人来说最实用,以后养老不愁地方了。”卫生院升级改造、名医下沉、康养中心建设……不久的将来,东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满足日常看病就医需求。这些是东吴镇与宁波大学再一次“牵手”为百姓带来的福利。
6月1日,东吴镇卫生院挂牌“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东吴院区”、宁波大学医学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
医院服务换新颜,医疗服务再升级。近年来,东吴镇加快推进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今年的镇级十大民生项目之一——东吴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总投资2.06亿元,包括住院服务用房、三优中心、康复中心、发热诊室等,预计新增100张床位,着力为全镇居民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满足群众就诊需要。该项目预计在今年底开工建设,到2025年全面完成。
东吴镇卫生院院长卓建林介绍,未来医院将培育儿科等特色门诊,送医生去上级医院进修,上级医院派专家定期坐诊,“导师制”将让山乡的医疗水平具备“造血”和“输血”的功能。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补齐基层养老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为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东吴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医养结合项目,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东吴院区挂牌后,还将重点在养老服务方面有所提升。”东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葛立邦介绍。
据悉,东吴镇康养中心由宁波大学全程参与指导实施,配备了养老护理床型及各种医疗设施设备,将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打造舒适、温馨的养老场地,大力提升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让基层养老有“医”靠。
与此同时,东吴镇计划投入30万元,对位于半山腰的天童村卫生服务室进行装修改扩建,改善就医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方便周边5个村的村民就医。
从有“颜值”到有“内涵”,从强基础到补短板。东吴镇卫生院不仅医疗环境得以改善,医生的业务技术能力也在提升,镇级卫生院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让优质医疗和基层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宜居宜业 共享环境红利
走进东吴镇,干净整洁的街道,树下漫步闲聊的百姓,越来越有活动的东吴人是该镇创建省级健康乡镇带来的变化。
自启动创建活动以来,东吴镇12个行政村全员发动、全员参与,掀起了一股创建热潮,目前已有10个村获得“省级卫生村”称号,其中8个村获得“省级健康村”称号。今年,东吴镇全力争创“省级健康乡镇”,并在4月顺利通过现场评估。
小白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省级卫生村、省级健康村,在这里有10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随着村里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这里的生态环境成了香饽饽,每年都有来自城区的老人到这里养老,体验农村的地方特色,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创建省级健康乡镇,提升村民健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对太白公园-健康主题公园、乐活东吴、禅茶一味健康步道进行常态化维护,科普宣传栏也时常更新。
在太白公园-健康主题公园内,记者看到,不少老人、小孩在这里运动,公园内每隔几米设置了健康知识标语。“现在这里已成为村民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不少城里人也会自驾过来游玩。公园内健康知识展板的信息很实用,而且经常更新,很受欢迎。”居民周小飞告诉记者,
近年来,东吴镇因地制宜新(改)建公共健身基础设施,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打造“15分钟健身圈”,全域设置33处休闲健身场所,持续提升建成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水平,积极构建大健康生态圈。截至去年底,已打造3个室内百姓健身房、15处室外多功能体育场地,健身路径覆盖率100%。
“目前,东吴镇已建成三塘村健康主题公园、西村村沿河步道、香湖湾二期百姓健身房、东澜湾嵌入式体育空间等。”东吴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徐小燕表示,“15分钟”的健康圈,“圈出”东吴人的健康生活幸福感,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东吴镇还高度重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0余万元打造东吴镇健康体验馆,以健康教育和人口文化两条主线贯穿,集健康教育和健康体验于一体,以展板图文、实物模型展示、人机交互体验、多媒体查询等方法,向人们普及健康知识和人口文化理念,让参观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获取健康知识,增强健康理念,养成健康习惯。自2016年5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纳参观者3000余人次,俨然成为老百姓汲取健康知识的好场所。
东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吴镇将持续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满足群众对幸福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