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医疗卫生>医疗服务信息
基层血透中心、基层ICU、家庭病床……
把大医院的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
发布时间: 2023-08-10 11:26 信息来源: 宁波日报 信息来源:


钱湖医院ICU的26张床位住满了患者.jpg


周栋医生正在为患者插换尿管.jpg

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jpg

①钱湖医院ICU的26张床位住满了患者。

②周栋医生正在为患者插换尿管。

③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在做血透前的准备。

基层医疗机构,是离居民最近的公立就医场所,被大家称为“家门口的医院”。

为满足社区居民就医需求,这几年,宁波各基层医疗机构动足了脑筋,一方面加快建设特色专科,提高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向居民提供越来越贴心的医疗服务。

家门口建起了血透中心,贴隔壁就有老年ICU,偏远的小山村设立了家庭病床……这几天,记者特意走访了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看它们如何用便捷和特色吸引、留住基层患者。

家门口建起了血透中心

8月2日上午,鄞州区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血透中心,10台血液透析机正在工作。患者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接受血液透析。几名医护人员守候在一旁,密切监测着患者的情况。

10号病床的陈老太今年已经70多岁了,家住紫鹃新村。由于病情加重,从两年前开始,老人便需要每周3次上鄞州人民医院接受血透治疗,每次都需要儿子请假接送。去年5月,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起了血透中心。“从我家到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路只需要七八分钟,再不需要儿子三天两头请假陪我去血透了。”陈老太开心地告诉记者,这里不仅离家近,服务也很好。每次到了血透时间,护士都会提前打电话通知她。到医院后,她只要往血透床上一躺,剩下的挂号、缴费、取药等事情,医护人员会帮她完成。

据介绍,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宁波主城区首个基层医疗机构血透中心。血透中心的医护人员都去上级医院进修过,鄞州人员医院总院的专家每周3次来这里查房,还有一名血透专科护士常年驻点。该血透中心设有10张床位,目前有21名患者在此定期做透析,至今已累计透析2277人次。

这21名患者,大多是周边的居民,也有少数患者来自海曙区、慈溪市和宁海县。75岁的李大爷家住城西,坐公交车到白鹤,路上单趟就需要1个小时,可老人依然舍近求远来白鹤做血透。“大医院人多床挤,这里的就医环境好得多。”可一周3次往返奔波着实辛苦,所以李大爷现在最希望哪天自己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能建起一个血透中心。

大医院的血透中心人满为患,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却不具备血透条件,这曾是各地血透服务的普遍现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这一现象,这几年,宁波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正尝试开展血透服务,让不少血透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治疗。

目前,我市共有4个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血透服务,分别是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卫生院、余姚市梁弄镇卫生院、鄞州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宁海县桥头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马渚镇中心卫生院的血透中心开放至今已有11年。据了解,鄞州区今年还将增建3个基层医疗机构血透中心:钱湖医院、咸祥中心卫生院、姜山中心卫生院。其中钱湖医院的血透中心已准备妥当,预计本月启用,其他两家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开业。

基层ICU床位供不应求

8月3日上午,孙女士来到钱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看望父亲孙大爷。医生告诉她,这段时间老人家病情还算稳定。“谢谢你们给我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孙女士由衷地说。

孙大爷今年79岁,是一名胃癌患者。今年3月,因为癌细胞多发转移,病情严重,孙大爷被送入市区一家三甲医院的ICU,在里面治疗了4个多月。待孙大爷病情稳定后,因医疗资源有限,医院安排其出院。但孙大爷呼吸衰竭,只能依靠插管存活,这个样子回家怎么办?正当孙女士急得团团转时,有人告知,她家附近的钱湖医院就有重症监护病房。于是,7月初,孙女士将父亲转入了钱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孙女士告诉记者:“老爸转入钱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后,每天费用明显减少,家庭经济压力减轻。更主要的是方便了,现在我随时可以过来看看我爸。”

据了解,钱湖医院于2020年8月推出重症监护病房,当初设立床位14张。基层医疗机构开设重症监护病房,这在我市是第一家,在浙江省也很少见。目前,钱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增加到了26张,但也已经满额,还有不少患者在排队等候。

采访中,钱湖医院院长胡勤勇介绍,作为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他们之所以开设重症监护病房,目的在于满足康复期重症患者的医疗与护理问题。

在胡勤勇看来,基层医院开设重症监护病房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综合性大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但一些重症病人在ICU一住就是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使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基层医疗机构开设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病人,让综合性大医院得以腾出床位收治更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强基层,将患者留在基层,基层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当前医改进程中县域医共体与分级诊疗的有利条件,在医疗端做强自己,让大医院的病人转得下、基层医院接得住。这几年,钱湖医院朝老年病、慢性病、康复类疾病布局学科方向持续推进,走出了一条特色路,门诊量与业务量大幅增长,而开设重症监护病房是该院的又一亮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开设ICU,在方便患者、为综合性大医院分担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基层医生的救治能力。

钱湖医院开设重症监护病房,也受到了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几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始筹建重症监护病房。

村民家里设立了家庭病床

“王阿姨,这几天叔叔的情况怎么样?”8月4日上午10时,马渚镇卫生院外科医生周栋完成4台肠镜检查后,应约来到乐安湖村的王阿姨家。周栋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熟练地操作起来:轻轻拔出旧尿袋,用酒精棉花对尿管和尿袋接口处进行消毒,插入新尿袋,再给患者冲洗膀胱……

“长期卧床的病人最怕引起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平时要定时给老人翻身,防止褥疮。再给老人拍拍背部、按摩按摩腿部。”临走前,周栋叮嘱王阿姨,“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

王阿姨的老伴今年68岁,五六年前,因为一次“小中风”导致腿脚不便。“一开始他还会拄着拐杖慢慢走路,后来情况越来越糟,前不久住了一次院,回来后便卧床不起了,医生说他以后只能用导尿管排尿了。”

看着卧病在床的老伴,王阿姨犯了愁,因为老伴每个月要换尿管、每星期要换尿袋,为防止感染,还要定期冲洗膀胱。这些专业护理,她和保姆都干不了。送医院吧,儿子又不在身边,家中两个女人根本就搬不动病人。去年8月底,马渚卫生院开展辖区内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评估行动,走访排摸到乐安湖村时,王阿姨提出请求:能不能安排个医生定期来帮忙更换尿管?

“换尿管不及时,会引起尿路感染或堵塞,所以一定要按时插换,不能耽误。”了解到王阿姨家的实际困难后,马渚卫生院领导十分重视,决定落实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插换尿管。

“我家就在瑶街弄村,离乐安湖村比较近,我过去很方便,这个活就派给我吧!”“90后”医生周栋得知情况后,主动向院方请缨,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从此,周栋医生在乐安湖村多了张家庭病床。

“小周医生人真好,他工作很忙,但每次只要我一给他打电话,他就会抽时间过来。”王阿姨告诉记者,有一次,小周医生给老伴插换了尿管,不料第二天整整一天尿袋里都没有小便,而且老伴的腹部开始胀了起来。到了晚上8点,她忍不住打电话向小周医生求助。“估计是尿管被堵塞了,不要急,我马上过来!”十几分钟后,小周出现在家门口,为老人做了一番检查,把堵在尿管里的血块冲洗出来,老人的尿路又恢复了通畅。

家庭病床,是一种有效的基层医疗护理形式。在患者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提供慢性病管理、疾病后康复等连续医疗一体化服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家庭病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行动不便的老人最怕上医院,如果能够建立家庭病床,由医生护士定时上门诊治、护理,那是再好不过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家庭病床服务,目前宁波市共建有家庭病床1174张。

“就相当于把病房搬进了家中,医生定期上门为病人提供‘查房’服务。既可以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又不用去医院来回折腾,真是太方便了!”采访中,北仑梅山的陈先生笑着说。

基层医疗机构的贴心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首诊。据了解,目前,宁波市的基层首诊率已达到65.0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