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灾害事故救援>工作信息
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 2023-07-28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一、水稻

  1、尽早排水。对受淹田块,特别是连作晚稻秧田,要及时清理沟渠,及早排水。对不同类型田块,要视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尽量排出积水。但灾后如遇高温晴热天气,避免一次性排尽,而要保留田间3厘米左右水层,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

  2、抓紧抢收早稻。利用灾后转晴天气,及时收割早稻,减少损失。

  3、连作晚稻先保秧苗并及时插种、施肥。目前重点是保连作晚稻秧苗,做好秧田排水工作,如果没法排水,就把机插秧苗起到没有水的机耕路,并及时做好秧苗防病工作。未插种的及时插种,插种后要灌浅水护苗;已插种的连作晚稻退水后及早施用分蘖肥,施肥量为5~7.5公斤/亩尿素,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4、加强单季晚稻田间管理。台风过后单季晚稻要继续搁田防止后期倒伏,根据长势施好穗肥。

  5、加强病虫害防控。台风后,水稻叶片损伤严重,容易发生病害,要注意进行防治。及时用药预防病害,重点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加强白叶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预防。可选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液、20%噻唑锌悬浮剂、2%春雷霉素水剂等药剂防治(具体参照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布的2021年第7期病虫情报)。

  6、科学补种。对因灾导致缺少连作晚稻秧苗种植的田块,先在农户之间进行调剂,尽量插种现有秧苗;对确实没有秧苗的,可采用直播早籼稻方式(品种选用早熟的甬籼15),降低连作晚稻减产损失。

  二、果蔬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水位,缩短淹水时间,促进农作物恢复生长;及时揭掉大棚围膜,尽快通风降湿。可用0.2%~0.3%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或喷施植株动力2003,加快植株恢复生长。

  2、强化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植株残体,对全田水毁的菜地进行必要的土壤消杀,如全田撒施生石灰(50kg/亩以上)或漂白粉(5kg/亩),预防下茬作物病害发生;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及软腐病、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使用百菌清、安泰生、大生等广谱性杀菌剂,同时添加四霉素或春雷霉素等细菌性病害防治药物。

  3、及早抢收抢种。对淹后尚可采收的蔬菜,抓紧抢收上市,尽量挽回经济损失。积极开展灾后蔬菜抢种工作,露地可补种青菜、小白菜、芹菜、菠菜等,大棚可种植瓜类、茄果类、芹菜、菠菜、萝卜、莴苣、大蒜、玉米等,避免种类过于单一导致集中上市。

  三、果树

  1、及时排水清污。对水淹园地,迅速疏沟排水,降低水位,加速表土干燥。海水倒灌的果园,海水排净后,用淡水冲淋。对植株枝叶上的泥浆要及时用水清洗,挂在植株上的杂物要及时清除,淹水时间较长的植株,要剪除部分枝叶。

  2、加强树体保护。对被洪水冲倒的树要尽快扶正树体,并设支架支撑固定,对外露的根系要重新埋入土中,搞好培土覆盖。对被台风刮断的大枝,应当在锯后剃平伤口,并涂上“402”伤口保护剂或1:1:10的波尔多浆。为减少受涝树枝叶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根据受害程度应进行适度修剪,以防止树体死亡,促发健壮秋梢。

  3、及时追肥松土。树体受涝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可选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0.3%尿素,以及叶面肥等进行根外追肥。每隔5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水淹后园地土壤板结,容易引起根系缺氧,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及时进行松土。待树势恢复后,再土施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

  4、强化病虫防治。洪涝灾害或大风大雨过后,往往伴随着炭疽病、树脂病、疫病等的大暴发,造成大量落叶落果。应在雨停后及时喷药防病,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药物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