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最新专题>打造鄞州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首善之区>建设实施方案执行情况信息
东钱湖:深化党建“共富红” 解锁乡村致富密码
发布日期: 2023-06-27 10:19 信息来源: 东钱湖镇

近年来,东钱湖镇聚焦“共富钱湖”建设目标,串联起6个“共富”村庄的绿水青山,打造农旅洋山、宋韵俞塘、艺术城杨、漫咖利民、渔火殷湾、古风韩岭等六个共富工坊,从党建领航共富、文旅带动共富、宋韵润养共富、全员奋进共富这“四个共富”绘就一幅美丽的“富春山居图”。在党建引领下,大家持续铆足劲头推进乡村振兴,共同谱写钱湖“共富红”的发展新篇章。

扬红帆·党建领航共富

近年来,东钱湖镇积极探索党建领航共富模式,通过打造党建品牌,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华丽转身,走出了党建推动乡村发展的共富之路。

2005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东钱湖调研时提出,“要把东钱湖建设成为文化型、生态型的旅游度假区”。近20年来,东钱湖镇始终以此为引领,持续推进“绿水青山”生态建设,加快旅游风情古镇开发,通过旅游全域化、城镇特色化、产业新型化、管理智慧化的改造,逐渐将其打造成为湖光山色的旅游风向标。

在乡村振兴行动中,东钱湖镇持续深化“书记一点通”和“五微工作法”,不断为乡村治理赋能,为乡村振兴积累经验、树立样板。

以城杨村为例,有困难找党组织的共识已经深深扎根在村民的脑海中。走进城杨村,“书记一点通”文化墙上的二维码和电话号码格外醒目,“前几天游客来村子里玩,错过了末班车的时间,就是通过扫上面的二维码联系到我们。”城杨村第一书记张兴国告诉记者,在接到游客的求助电话后,村里立刻派车把游客送到了最近的公交站点。

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组织的“书记一点通”架起群众和干部间的连心桥,也成了党组织基层治理的堡垒,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乡村振兴还需要不断地摸索,东钱湖镇总结提炼“四助工作法”:组织包联到位助势共富、落实“一星三点”布局助推共富、建立四项共富标准助力共富、锚定四个增量目标助力共富,并由点及面,打造了“农旅洋山、宋韵俞塘、艺术城杨、漫咖利民、渔火殷湾、古风韩岭”六个共富工坊,擘画了一幅农民农村农旅“一核六翼”齐发展的共富新画卷。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东钱湖镇融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党建领航上做文章,不断探索新模式,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全域化。

系红绸·文旅带动共富

“我们东钱湖共有大大小小的村庄23个。这些年来,一直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抱定青山绿水,对各村进行错位打造,推动乡村旅游抱团发展。”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利民村就是一个由闲变活的例子。现在,利民村从“景区村”到“网红村”,除了“网红梨花树”,村里20多家咖啡馆和民宿也让该村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走在利民村沿湖的道路上,咖啡馆外都摆着若干桌椅。“两年前这里无人问津,现在抢手得很,多少钱都租不到了。”利民村支部书记曹武表示,乡村振兴改变了村里经济业态。

“咖啡”成了乡村振兴的引流力量,吸引的不光是年轻人回乡创业,就连70多岁的利民村人曹发德也回到村里,搭上乡村振兴“东风”二次创业,把他空着的房子变成了“许久咖啡馆”,成为热门打卡地。

不仅仅是利民村,古色古香的韩岭村在整修后,也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去年,韩岭村游客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韩岭村负责人表示,“现在每到旅游旺季,日平均游客可达到5000人次。”

在旅游资源的加持下,韩岭村不断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创业增收。村民赵芬一家把老宅翻新,改建成300多平方米的风岭苑民宿,布置了7间客房。“每到节假日客房都会早早订满。”赵芬翻阅手机看着一笔笔客房订单,欣喜地展示给记者。

现在,韩岭村不仅聚集着各种传统特色小吃,新兴的剧本杀、潮玩店、首饰店等新业态也在老街扎根,多种消费场景满足了大众不同需求。据韩岭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韩岭老街上已经有100余户商家入驻,村民自开的商业店铺也有30多家,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橄榄绿家庭农场位于俞塘村,于今年5月1日开门营业。起初,农场仅仅是一片杂草丛生的仓库,主理人吴波把这里打造成集果蔬采摘、烧烤、聚会于一体的休闲基地,饲养了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孔雀、宠物猪等小动物。

吴波告诉记者,虽然刚开业不久,但是农场已和俞塘村乡村旅游资源形成联动,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休闲观光、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染红韵·宋韵润养共富

近年来,东钱湖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挖掘宋韵文化底蕴、赓续宋韵文化基因,把宋韵文化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角色,与百姓的生活串联在一起,让宋韵文化“活起来”。

以宋韵文化为核心的俞塘共富工坊,通过打造俞塘宋韵耕织园,展陈六大耕织图景,多维度守护传承宋韵文化,成为“共富钱湖”的一张新名片。

“十年前村里可不是这样的,现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也提升了不少。”作为俞塘村的老书记,俞承康看着俞塘村的变化,感慨万分。

去年,俞塘村打造的“拾里·俞塘村山谷一期”开园时,村子一下大变样。宋韵农耕园、火车主题商业区、帐篷露营基地、两个火红的“共富号”火车头,独有的田园风光更是让俞塘有了自己独特的“标签”。

“不过度开发,保留依山傍水的特色。”俞塘拾里山谷项目负责人张明星告诉记者,“宋韵耕织园”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发挥村民智慧,以农耕文化为特点,把俞塘村的自然风光保留在其中。以窗前古人的雕像、木材、茅草为主的商铺建筑,远远望去古色古香,仿佛让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宋代。

“我们再现了宋韵文化的耕织场景,而且这里绝大部分是村民毛遂自荐承包的,把村民的生活也融入宋韵文化。”张明星自豪地说道,随着耕织园规模不断扩大,现在也有不少村民在这里工作,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以前这里是贫困村,现在是网红村,引流效应已经显现,每到节假日,游客比村民还多。”俞塘村村委会副主任俞东波表示,每到周末,就会有村民摆摊售卖当地的特色小吃青团、麻糍等,“最好的时候一家一天的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呢!”

如今,俞塘村已成为大家向往的“诗和远方”,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商户前来投资、兴办餐饮和民宿。“一些地道的农家菜都是游客们必点的。”五福饭庄的俞老板作为土生土长的俞塘村民,也颇有兴致地返乡参与其中,开起了农家乐。

其实,不仅仅是俞塘村,东钱湖多年来精心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完善融人文、旅游、产业、体验于一体的宋韵文化传承展示平台,宋韵乡野文化艺术节、宋韵钱湖3DMapping秀、南宋石刻公园等宋韵元素,游客可以在这里触摸、感知、体验到宋韵文化,让千年宋韵在东钱湖“流动”起来。

擎红旗·全员奋进共富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东钱湖镇通过践行全员共商、全员共建、全员共享、全员共富的理念,引导各方力量踏上共富新征途。

早在2020年,东钱湖镇就发挥“领头雁”作用,选派镇干部下沉到村庄,3年来共有11位“第一书记”长期扎根乡村,形成了“党组织领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村民共富”的发展模式。

随后,东钱湖镇全面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干部、群众等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积聚力量;还与东郊街道、宁波财经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政府单位及高等院校在党建联建中结对,通过项目共创、产业帮扶、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合作,培养各方面人才,共同加入东钱湖建设项目,为艺术振兴乡村按下助力键。

“网红城杨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0年城杨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的支持协助下,开启“整村运营”模式。

由专家整体把关村庄规划和风格设计;党员干部及志愿者清理杂物提升村庄环境;村民成立艺工队,设计打造60多个景观点位;村内企业帮扶实现产业项目扩充,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城杨村走向“艺术村”。

艺术赋能后,原先村民自住的房子,改造成了餐饮店和民宿;4间鸡舍鸭舍改造成亭溪醉酒吧;曾经的猪圈,也改造成直播间……2022年,城杨村村民收入净增约20万元,昔日经济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千年古村焕发出蓬勃生机,越来越多的人到城杨村学习经验,东钱湖镇立刻打造“共富工坊”,成立市级现场教学点,为其他村提供共富经验和致富法宝。

作为“青创客”的“你好鸭”咖啡店主理人杨佳宁,也让共富活水不断涌进村庄。“你好鸭”咖啡店仅周末两天的平均营业额约1.5万元。如今,“你好鸭”咖啡店的产业不断向外延伸,城杨村的“小溪边”、钱湖秘境的“你好鸭”和“300m”,接下来还有韩岭和小普陀两家新的咖啡店已经处于筹划阶段,杨佳宁表示:“正是乡村振兴让年轻人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共富工坊”只是东钱湖镇走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路的缩影。接下来,东钱湖镇还将继续做好山水文章,擦亮湖边经济,通过“共富红”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不断为鄞州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