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费指导手册(二十二)

发布日期:2023-04-10 08:5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1.网络社交陷阱多

  案例:王爷爷的孙子在国外留学,一天他孙子在QQ上联系王爷爷,提到国外信用卡的便利,接着就向爷爷要信用卡的卡片信息,还让爷爷发信用卡正反面的照片给他,要比较一下国内外信用卡的差别。爷爷觉得很奇怪,就拨通了孙子的电话,结果孙子说QQ被盗了。原来,索要信用卡正反面照片,是想要获取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因为用这3项信息就可以进行网络支付。

  提醒:不法分子运用社交网络的熟人关系,让持卡人放松了警惕,不要轻易在任何社交网络中,发送信用卡的卡号、密码、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等相关信息,以免不法分子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同时,可以开通账务短信提醒服务,及时了解账户信息。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致电银行客服人员了解情况,并及时冻结信用卡。

  2.高额利息非法集资

  案例:河北邢台的牛先生被邀参加了某P2P平台举办的一个宴会,宴会上该公司鼓动大家投资该平台,并许诺给予高额利息年化收益率约12%,定期返还本金和利息,同时给予客户投资额外奖励。在高利息的诱惑下,牛先生投资了2万元,之后的两个月都顺利拿到了利息,可是第三个月开始就拿不到了,本金也没拿回来。牛先生前往该公司询问情况,发现该公司大部分工作人员早已离去。

  提醒:高额利息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利息越高,风险越大。因此选择投资项目时,切勿只盯高额利息回报,而忽视投资风险。

  3.保健品投资集资诈骗

  案例:范某为进行非法融资,注册成立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先后在多地设立多个分公司。该公司以6个分公司为营销点,以“玛卡片”等保健产品为幌子欺骗老年人到各分公司听课洗脑,向这些老年人宣传该公司产品的功能和该公司的实力,并以承诺年息24%以上的高额回报为诱饵不断吸引老年人向该公司投资。该公司从投资者投资金额中抽取40%~48%不等比例的资金作为员工的个人提成,剩余投资金额中扣除公司正常开支后余款再拨付公司总部。募集到投资者的投资款后,该公司仅生产少量产品用于本公司和分公司的展示,用于吸引投资者,并没有在市面上销售,而以上方式吸收的资金主要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偿还公司及个人债务和消费。

  提醒:一般而言,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下比较合理,标榜收益高达20%~30%甚至更多,同时许以金条、旅游等附加品的基本上都是非法集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