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风”而行!2023鄞州文旅季暨“姜山如画”春耕文旅节即将启幕

发布日期:2023-03-24 08:4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播”响春耕之乐,“种”下春日之约。阳春三月,在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将举办2023鄞州文旅季暨“姜山如画”春耕文旅节,届时“鄞州十碗”和“姜山十碗”亮相,“田园市集”的土特产、文创产品、露营场景也将悉数呈现。本次活动旨在围绕鄞州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抢抓后疫情时代机遇,推进省市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艺术赋能 点亮乡村振兴梦

每逢春日,这座“鄞南重镇”的油菜花海就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春耕文旅节到来之际,各类打卡、品鉴、市集活动精彩纷呈。姜山镇各村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景观和人文胜地,从春耕时节开始,一年四季都能收获不同惊喜。

“一半是古韵悠长,一半是烟火人间。”网友游览了这个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的姜山镇走马塘村后,在视频里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走马塘村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村中明代建筑尚有8处,清代建筑比比皆是。这里出过76位进士,历史上曾是“四明古郡”,现如今头顶“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众多光环。沿着荷花池一路向西,祖堂、百年诊所、千年古树、老街……随处可见古建筑、雕塑和秀丽景色。

去年,姜山镇成立走马塘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组织浙江大学、宁波财经学院专家教授系统梳理“宋韵文化”“考试文化”,同时通过村庄发展再定调,先后与6家投资运营商就1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引入民间资本超4000万元。

“各级政府鼎力支持走马塘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修缮保护古村古建筑,全面提升村内基础配套设施,把走马塘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景区村落。”走马塘村党支部书记汪红蕾说。

眼下,村北部的千亩方农田整治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古风民宿、进士餐厅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乡村创业浪潮汹涌澎湃:村民董亚芬创下日卖酸梅汤1000元的纪录;村民戴波的“进士排骨莲藕汤”一年卖了上千碗;村民陈露洁海外留学返乡创业开设“荷塘茶铺”;六旬老人陈梅军更是在几位高职院校老师的帮助下,走入直播间现做现卖进士糕……

近年来,走马塘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深度挖掘“进士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导入“宋韵文化”,以文化激活产业、用运营盘活市场,农文旅三产联动欣欣向荣。

“以文化融入、项目引入、产业导入等为重点,突出特色亮点打造,全力将艺术赋能村社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需要加强艺术赋能宣传引导,撬动各方资源,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努力走出一条艺术赋能、系统提升、全域美丽的鄞州路子。

让艺术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生根发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在共同富裕中实现产业兴旺、精神富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鄞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区的实践中,统筹谋划、集中打造、多点推进,通过以文塑韵,大力推进艺术振兴乡村,探索以“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大场景”。从城杨村试点起步,随后扩大至7个村、2个社区,包括东钱湖镇俞塘村、洋山村和姜山镇走马塘村、咸祥镇芦浦村以及白鹤街道丹凤(紫鹃)社区、东柳街道华侨城社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成功让一批试点村社出圈走红,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样板案例。

创新中传承 非遗工坊唱响共富曲

在位于横溪镇的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非遗工坊里,文创作品“清禅香插”吸引了游客们驻足。“从造型上看,宛若一只蝉趴在叶片之上,每一个香插都是纯手工制作,而且在蝉的制作上采用了贴金及做旧工艺点缀,让香插看起来更加雅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喜好。”工坊负责人细致地为游客们讲解。

作品“清禅香插”只是工坊里推出的众多文创品的一个品类, 另外,“刘海戏金蟾纸镇”“竹报平安臂搁”“十里红妆女儿梦之茶盘”“多功能笔筒”“禅意纸镇”等25种文创产品也广受客户和游客喜爱。

“文创开发,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我们通过前期的实践调研活动,工坊与宁波财经学院合作,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工坊负责人介绍说,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可以将先进的思想和实用、精美的设计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还可以凸显传统工艺价值,同时契合现代人的消费新需求。2022年,单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余万元。为发展文创产业,接下来工坊还将推出婚房系列、书房系列文创产品,通过讲述朱金漆木雕的温情与造物智慧,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

如今,横溪镇以朱金漆木雕为核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先后获得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4A级景区镇、首批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和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宁波朱金漆木雕也作为该镇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一展风采。

今年,鄞州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后,将着力从促进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推进非遗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民众品质需求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助力共同富裕。

鄞州现有走马塘、横溪、韩岭、东吴等非遗特色小镇和华茂非遗特色街区,以非遗文化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加强传统工艺类特色镇培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并发挥传统工艺工作站和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茶叶、青瓷、木雕等历史经典产业培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进一步加强“非遗+旅游”载体建设,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不断放大叠加效应,以文彰旅、以旅兴文,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出“艺海流金·岁月静好”非遗研学游线路,串联起一条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游览美景的同时,感受非遗之美,体验舌尖之美。

“微度假·慢生活” 文旅消费逐步回暖

从繁华林立的高楼,到近在咫尺的乡野,看一望无垠的田野。如果你有时间,请到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深厚的“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村,尝一块村民亲手做的进士糕,细细品味古村的岁月沉淀;喝一杯“95后”为你现磨的稻田咖啡,感受时尚的闲暇和浪漫;到新张俞村感受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俞丽拿先生家乡的音乐氛围,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提琴声中,时光仿佛就这样慢了下来。

鄞州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为了让游客拥有更加精彩的“慢生活”和“微度假”体验,近年来,区文广旅体局围绕“美景”“美育”“美体”“美宿”“美食”,孕育和培养了一大批文旅消费新场景,重磅推出百余个“潮玩鄞州”点位,以及十条文旅融合新线路,如“博物馆、美术馆奇妙夜”“跟着博物馆去旅游”“寻访最美乡愁”“重访王安石经游路”“非遗精品研学游”“户外露营趴”等,让一批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再度“换装”闪亮登场,线上流量高,线下人气旺。

走马塘村、咸祥航空飞行营地、天童老街、白岩山风车公路、周尧昆虫博物馆、集盒广场、带梦胡同青年创意社区等网红打卡地组团出道,“主播带您游鄞州”也将带领游客朋友通过短视频去发现、探秘隐藏在鄞州大街小巷、山林湖海中的一个个好玩、好吃、好看的新品位空间,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的“微度假·慢生活”体验感。

“鄞州区目前着眼于培育‘微品牌’、拓展‘产业链’、撬动‘大消费’,旨在形成一大批鄞州元素鲜明、融入大众生活、勾起乡情乡愁的文旅融合标志性产品。”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鄞州文旅新意频出,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拔地而起的璀璨夜游新地标,扎堆度假区的乡村咖啡馆、露营地,精彩演艺秀刮起“宋韵风潮”……各种“新场景”屡掀高潮;咸祥草莓节和风筝节、横溪采茶节、云龙龙舟巡游、东吴宋韵文化节、下应桑果节、科探中心好奇星科学节、宁波海洋世界海洋文化节、罗蒙环球乐园“星动一夏”活动等鄞州“季”节文旅节庆活动举办如火如荼,多元业态燃旺城市烟火气,种种迹象显示,鄞州文旅消费市场正逐步回暖。

下一步,鄞州将以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为目标,从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区出发,打开格局、创新解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鄞州文旅深度融合“五百五千”工程行动计划,推出“鄞州十碗”“鄞州十宿”“鄞州十礼”“鄞州十集”“鄞州十艺”五个十工程;挖掘新一批村庄加入“艺术赋能村社”试点,通过艺术赋能村民,激活村民内生动力,推动全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打造一批体验精致、环境精美、设施精良的文旅产品;深度打响“潮玩鄞州·微度假”文旅新IP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潮玩鄞州”品牌向“微度假”产品的深度转化和传播,高水平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消费增量提质,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浙江样板”探索鄞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