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2400㎡活动空间?宁波全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来了

发布日期:2023-02-24 15:3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民政局

社区社会企业是指由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发起设立,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资源活化利用为路径、实现社区公共利益为导向、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社区经济组织。宁波市鄞州区东郊街道仇毕社区以全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为试点,积极探索全省首例社区社会企业股份制模式,将公益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玩转社区2400m²活动空间。
    试点全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
    东郊街道仇毕社区面积0.62平方公里,总人口5600人,其中出租户占近40%。辖区范围内有4个小区、7幢楼宇和5个专业市场,无疑是一个矛盾错综复杂的“复杂地块”。
    这样一个社区,却藏着一个24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功能齐全,能满足周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一楼有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楼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百姓健身房、科普阅览室、退役军人服务站;三楼有毕春芳艺术馆、百花小舞台、戏曲排练厅等戏曲文化空间。
    “仇毕社区人口基数大,辖区商业体多,但只有10名专职社工,社工们在处理日常社区事务的基础上,还要兼顾文明创建、平安宣传等,对于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实在力不从心。”场馆建起来了,却无人问津,这一度让仇毕社区党委书记曹晓莉很头疼。
    如何让这些公共空间“活”起来?他们一直在探索。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条路并不好走。
    “去年,我们组团去四川成都取经,整整半年多时间几易其稿,在此基础上酝酿成立了全市首创的社区社会企业,试水全省首例社区社会企业股份制。”曹晓莉说,社区居委会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体内公共服务功能区块的公共服务空间增值服务使用权作价出资并控股,同时融汇社会企业、鄞州区社区发展基金等多方力量,吸收社会资本,注册成立全市首个社区社会企业——“宁波市鄞州区仇毕星悦社区服务有限公司”。
    将公益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社区社会企业以企业的运营模式,同时坚持公益性原则。成立社区建设基金收支社区分红资金的收益使用机制,社区获得的公司分红收益将全部用于社区普惠性公共服务及辖区公益事业。
    在《仇毕星悦社会企业运营手册》中,其“工作目标”是这样定位的:企业立足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全面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区块的管理运营,经营范围涵盖社区民生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将公益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达到更高效利用社区资源、更广泛提供惠民服务,更有效促进社区减负的目标。
    目前,仇毕星悦主动挖掘辖区潜在需求,打造老年日间照料、儿童托管、教育培训、场地租用、配送餐等盈利性项目,结合推出“巢艺坊”“乐心斋”“林妈妈手工”等特色主题课程。
    为更大地激发居民的志愿服务热力,企业推出志愿Q币,Q币可兑换老年订餐、托育托管、百姓健身房等有价服务。
    打造社区合伙人“共富行动”
    仇毕星悦成立以后,社区一下子热闹起来,一场场活动“圈粉”无数。就在今年1月,“仇毕星悦”承办社区首场文艺演出,来自社区的企退人员、文艺爱好者、越音芳华团队、戏曲爱好者等49名居民自编自导自演,上演了一场文艺盛宴。
    “我们要丰富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老年人的风采,通过以学促乐,学乐结合,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仇毕星悦”总经理王荣介绍,此前,“仇毕星悦”通过创建艺术团队,挖掘社区文艺骨干成为社区特长志愿者,对有唱歌、跳舞、戏曲、钩织等爱好的居民进行公益技能培训,并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仇毕社区,居民不仅能参与其中,还能享受其中,让每个人成为“微光”。居民林惠飞是仇毕社区的钩织达人,也是社区手工针织团队的公益技能老师。农历新年前,她忙着编织一个个萌态可掬的兔子。这些匠心打造的手工艺品不光能挣钱,还能带动周边居民一起动起来。收纳达人王娟是社区的收纳技能培训老师。“仇毕星悦”以“Q币”支付的方式,聘请她为托管班的收纳老师,教授小朋友收纳技巧。以后,王娟可以通过“Q币”来等价换取孩子免费托管等福利。未来,社区将会有更多的“合伙人”,通过公益反哺,融入社区。
    鄞州区现代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是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成立并有效运营“强社公司”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模式,注入了新动力。东郊街道仇毕社区的社区企业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三个维度实现了社区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相关成熟经验将在条件成熟的社区进一步推广,打造社企“合伙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