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 追梦前行
鄞州高质量谱写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富新篇章 |
||
发布时间: 2023-11-14 10:45 信息来源: 区残联 信息来源: | ||
|
||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鄞州区运动员王杰、史伟、赵培文身披国家队战袍,分别在游泳、皮划艇、坐式排球等项目中与亚洲各地选手同场竞技,为国家争光、为家乡添彩。特别是王杰在游泳项目中摘得1金3银;赵培文所在的中国坐式排球男队摘得铜牌,这些沉甸甸的奖牌闪耀着残疾人运动员成就梦想的精彩。包括残疾人体育事业在内,鄞州正高质量谱写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富新篇章,全区2.2万余名残疾人在打造“首善之区”征程上心手相连、追梦前行。 创新推进 就业创业先行区建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鄞州紧紧围绕全市唯一的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建设,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助残筑梦,努力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助残“共富工坊”是今年涌现的拓展残疾人多业态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柠檬树·共富工坊”是鄞州首家助残“共富工坊”,于今年2月正式成立。这家位于首南街道的助残“共富工坊”,以帮助残疾人培训就业和帮助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增加收入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来料加工、精准培训等服务,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为30名残疾人提供6个岗位的技能培训,帮助12名以上残疾人获得增收。此外,明楼街道、白鹤街道也相继推出助残“共富工坊”,通过项目合作、专业服务、协助共建等方式助力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 就业赋能提质,鄞州善打“创新融合牌”。今年7月,区残联与宁波非遗生活馆合作启动“花开堇粲”非遗助残项目,融合“非遗+助残+共富合作”的形式,通过大师赋能、企业助力、品牌打造的内涵叠加,不断增加残疾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并推出“堇粲优选”和“堇粲新选”两个销售平台,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使残疾人人人能设计、人人能制作、人人能销售,让他们的“荷包”逐渐鼓起来。同时,以“党建+助残”的形式,联合市轨道交通公司、“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开展甬·爱“心”干线项目试点,在宁波轨道交通鼓楼、火车站等5个站点设置首批残疾人就业流动摊位,通过党员志愿者助力,帮助心智障碍者掌握就业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该项目推出仅1个月,销售额就达3万元。目前,该项目每周定期在5个站点设摊,已有13名心智障碍青年参与售卖,日销售额突破5000元。 立足实际,鄞州坚持传统行业和新兴业态统筹推进,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个体就业创业、居家灵活就业等协同发展。搭上“数字班车”,以数字为媒,区残联联合辖区多家爱心企业,建立辅助性就业产品区域配送基地,一体化打造产品配送、加工、验收、结算等残疾人就业产业链,已有200余名残疾人长期受益。 目前,全区已有4000多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76%,居全市首位,其中应届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人数超额完成省、市既定任务,完成总数位列全市第一。向《宁波市鄞州区建设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行区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又扎实迈进一步。 加快攻坚助残惠残 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攻坚是提升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砝码。区残联坚持时间和进度“齐步走”,大抓助残惠残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效。今年6月底,在全面超额完成省、市、区定任务数的基础上,又自我加压,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再突破,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多办实办好。截至10月底,全区完成“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96人,完成省定任务数的174.55%、市定任务数的137.14%,名列全市前茅。完成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15个,为任务数的150%,120户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也已全部改造完成。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210名,完成任务数的130%,完成总量约占全市总完成数的四分之一,数量全市第一。 在认真做好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区残联还扎实推进“助听、助明、助行、助医”等精准康复服务项目,指导东柳街道锦苑社区新建“锦康小站”残疾人智慧康复中心,运用科技化手段增强残疾人的身心素质。联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在全市首创推出关爱孤独症儿童“心连星”项目,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同时,区残联在切实满足残疾人多层次需求上再加码,加强残疾人信息采集、康复服务、效果评估、建档立册等工作,全面提升儿童康复机构服务品质;深入开展残疾人才艺比拼、特殊文艺“六进”、趣味运动会及残疾人“健身季”“冰雪季”等专题活动;加大残疾人文化产品供给,增设无障碍电影放映点,壮大盲人讲电影志愿团队,探索设立残疾人“流动阅览室”或“残疾人阅读点”,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社会形成 强大的助残合力 契合“全国助残日”和“杭州亚运会”的关键时间节点,区残联聚焦“迎亚运、促共富”主题,聚力延展助残活动的时间线,拓展助残活动的内容源,今年首次把常态化的“助残日”活动升格到“助残月”活动,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多元要素融合,组织开展多达30余项助残活动,残疾人参与规模达到了2000余人次。 区残联还与13家爱心单位签订6个公益助残项目,为全区残疾人争取了价值2500余万元的公益助残利好。同时,聘请残疾人就业创业导师8名,聘任世界冠军马弋博等在内的6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助残公益大使,成立了由20多家单位组成的鄞州区首批“爱心助残共富联盟”,形成了强大的全社会助残合力。 综观这些助残项目,帮扶力度之大、服务范畴之广、影响力之大都值得一赞。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鄞州分公司为全区2.2万多名残疾人开放了通讯“爱心套餐”,仅此一项为残疾人谋取的福利就高达2000多万元。随着无障碍旅游和助残公益旅游这两份协议的签署落地,残疾人朋友的出游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中国国旅(宁波)有限公司为全区残疾人推出了大市范围内的免费“一日游”项目,除景点门票外,车辆、用餐等费用都由旅行社承担,该“一日游”首发团已在6月20日成行,共有37名残疾人畅游了东部新城,饱览了钱湖风光;东钱湖经济旅游与湖区发展局则加强了对东钱湖范围内的旅游设施无障碍化改造,方便残疾人朋友环湖出行。“我们希望通过无障碍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保障,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感受环境之美,并在旅游过程中结交朋友,愉悦心情,变得更加自信、自强和自立。”区残联负责人说。目前,“一日游”活动已组织开展了3次,惠及残疾人150多人次。 精心筹谋、爱心满满的“助残月”活动得到了央广网、中国网、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等十余家中央和省、市、区媒体的一致好评,有力塑造了“鄞州首善”的良好城市形象和“首善有爱”“爱残为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合力锻造残疾人体育 工作的“金字招牌” 奖牌、喜悦、汗水、眼泪……10月28日,杭州亚残运会落下帷幕,鄞州籍运动员在本届亚残运会上收获1金3银1铜的好成绩。身残志坚的他们用行动逐梦赛场,用拼搏圆梦舞台。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残疾人竞技体育更是要吃得苦中苦。这份精彩的背后,有运动员亲友和教练们的付出、助残人士的爱心、多部门工作人员的执着,以及鄞州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集成化保障体系的支持。 人才培养在首位,为了找到有潜力的运动员,多年来,区残联始终把残疾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鼓励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选拔体育苗子,去年对全区400余名6-18周岁残疾少年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其中20余名残疾少年儿童参加了省集训中心的体育苗子选拔。同时建立由现役和后备运动员、教练员等组成的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契约式保障他们在日常训练、就业就学等方面的权利,涌现出赵培文、王杰、史伟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10名鄞州籍运动员共获得7金1银1铜,总奖牌榜位于全市首位。 距巴黎残奥会还有一年时间,接下来,运动员们将展开新一轮备战。此外,未雨绸缪,围绕2024年之后的奥运周期,区残联已着手新布局,巩固提升游泳、坐式排球等优势项目,大力发展皮划艇等新项目。 特色训练基地是开展日常训练、提升竞赛成绩的重要载体。由残奥冠军黄成发起成立的云龙赛艇基地经过持续建设,已被省残联命名为全省唯一的残疾人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承接重要赛事的比赛训练活动13次,逐渐成为宁波残疾人体育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通过整合村社等公共服务场所,完善无障碍设施、配置康复体育服务器械,还培育了坤鹏体艺俱乐部、福明街道江城社区等多家省、市、区级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基地(点)。 一大批“众乐乐”的特色训练基地建设,成功带动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区残联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举办残疾人健身季、水上运动会、特奥日等大型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近20次,参与残疾人3200多人次,并为1219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康复体育设施进家庭服务。同时,推出“残疾人+健全人”组团模式,涌现出一批残疾人自发组织的“跑团”“轮椅舞伴”“聋行天下”等多个体育健身团体,丰富了残疾人业余生活,增进了残疾人沟通与交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