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生态环境>工作情况
区生态环境分局:强队伍作风建设 助企业稳进提质
发布时间: 2022-09-05 20:37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信息来源:

深度聚焦“五问五破”,锚定坐标,对标先进。8月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就“五问五破塑变革、五比五先铸首善”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专题动员部署,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以先行的状态、能力、精气神跑出先行的速度、干出先行的业绩,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当前,全局广泛开展助企纾困大走访活动,做服务企业的“贴心人”;提升环评审批效率,推广“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推进环境执法正面清单、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等制度。

主动问需  推进助企服务优化细化

“‘环保管家’已经第二次来企业走访了,第一次是环保体检,第二次是全面排查,给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这几天我们正在抓紧整改,约好下个月,他们再派专家来查看整改成效。”8月28日,区生态环境分局法规科工作人员在对五乡镇一家企业进行生态环境绿色保险服务回访时,企业负责人一个劲地夸新来的“环保管家”专业又负责。“这样的服务态度,这绿色保险我们一定续下去。”

据悉,2020年6月起,我区开始全面推广生态环境绿色保险,通过“保障+服务+补偿”的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承保服务。今年4月,姜山镇某企业在区生态环境分局的指导帮扶下收到了一笔1.5万元保险赔款,这也是我区首个生态绿色环境保险赔付案例。企业参保后,保险公司聘请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环保“体检”,就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问诊”和“会诊”,并出具“体检”报告,同时为企业聘请一支专业“环保管家”服务团队。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首批70家重点企业参保生态环境绿色保险。

今年的生态环境绿色保险参保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企业参保意愿强不强、续保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看保险公司赔付工作和第三方的后续服务是否到位。为此,该局早在今年3月份,就对参保企业进行了分批回访。

保险公司有没有派专员上门进行环保“体检”,“体检”报告出了吗?后续的整改有没有提供指导?针对保险条款还有没有其他建议?带着这些问题,区生态环境分局专门组建回访小分队,分批走访参保企业。回访发现,有企业提出“体检”服务很及时,但“体检”报告看不懂;后续的整改指导还不够细化,希望第三方服务机构能够增加现场指导的频次;保费计算不够合理,不应只着眼于企业产销规模,还应有行业之分,设置不同的标准参数;希望有更多保险公司参与这一项目,使企业的选择能够多元化……

区生态环境分局将这些建议进行了梳理汇总,统一向有关部门、保险公司反馈。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目前我区生态环境绿色保险的承保单位已从中国人保1家增加到5家,而在保费计算上,将不同行业的污染风险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细分为ABCDE五个行业类别,其中建筑、信息产业的保费下调最高可达4成。

“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畅通交流渠道、主动问需企业、不断优化细化服务内容,才能为企业真正解决问题,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区生态环境分局法规科负责人表示,把服务送到刀刃上,才能提升企业的满意度,这也是推进生态环境绿色保险最好的活广告。从目前的企业走访情况来看,新参保企业主动性强,而老企业续保意愿也十分乐观。

担当作为  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8月底,针对一新材料大型技改项目的投资审批,区生态环境分局再次联合发改、经信等部门以及环评专家召开专题推进会,就项目审批落地与企业进行座谈对接。据悉,该项目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因此企业尽快投产意愿强烈。

而事实上,项目虽未正式启动,区生态环境分局的帮扶已经提前介入。在此之前,该局已经就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次踏勘、研讨,并就企业在环评审批上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多次对接,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无独有偶,位于鄞州经济开发区的鄞州区模具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启动招商工作,园区内18幢标准厂房将陆续迎来几十家小微企业入驻投产。“每家企业投产前都要进行环评审批,到时候扎堆投产,或许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审批滞缓。”区生态环境分局行政审批科工作人员介绍,鄞州经济开发区距离城区较远,为此服务小分队提前对整个工业园区进行了仔细踏勘,了解厂区周边有没有涉及环境敏感区,距离居民区的安全距离有多少,附近有没有内河等,为入驻企业加快审批做好了充足准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企业最关心的环评则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我们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报批立项时,就与企业建立对接机制,为企业在基建、设施设备采购上提供科学参考,让企业少走弯路。”区生态环境分局审批科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市、区级重点项目,该局对审批“放管服”改革进行了系统集成,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在规范服务、便民惠企上出实招,形成了一整套政策工具包,在推进投资建设稳增长的同时,严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理要求。

一对一靠前服务,除了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还帮助企业提高投资有效性。前不久,一家企业提交了喷涂技改项目的环评审批,因为订单排得满,生产任务重,企业在申请环评的同时,按照老生产线的标配提前订购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污染处理设施。“废水中含尿素指标,必须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但生产原料中也有尿素成分,这一进一出,是不是可以建立回用通道。”评审会上,专家提出这一建议,区生态环境分局审批科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企业,并再次踏勘走访,帮助企业量身定制了回用方案,不仅为企业省下几万元的设施投入资金,也帮其降低了今后的生产成本。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共审批(初审)109个环评项目,涉及总投资685亿多元,同比上升60.18%,其中近百个项目享受到了一对一靠前帮扶。

先行先为  正面清单培育提质扩面

近日,区生态环境分局会同第三方“环保管家”来到姜山某企业,为企业下一步列入市级“正面清单”积极筹备。

服务小分队分别走访了企业焊接、高冲、注塑、脱塑等几个主要涉气、涉水车间及危险废物仓库,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产污工序及废气、废水处理工艺,并邀请专家为企业对症下药,开出整改“良方”。

据悉,今年以来,宁波市生态环境助企“十条措施”提出,要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环境管理水平高、环境评价信用好、资源要素产效高的企业,优先纳入正面清单管理,非必要不开展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由企业自行核查、自证整改。目前,我区已有两批共计11家绿色发展标杆企业,被列入市级“正面清单”。此外,还有30余家上市及拟上市企业、全国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重点高新企业等被列入“正面清单”重点培育对象,分批进行梯队帮扶。

而对这些列入“正面清单”重点培育库的企业,区生态环境分局积极利用“生态环境议事厅”等平台,多次组织开展企业负责人集中培训,联合第三方下沉服务,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增加帮扶频次。七八月份,顶着炎炎酷暑,该局对“正面清单”企业帮扶走访每周至少4次以上,对于个别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通过组建微信群,进行线上实时指导。

“刚刚走访的一家企业基础条件较好,除了危废仓库需要提升防渗处理,基本不需要增加污染处理设施的后续投入,但在台账管理上需要提高的空间还很大。”负责“正面清单”企业帮扶的第三方专员表示,除了实地走访,他还通过微信为企业指导固废、危废台账的规范化建设,帮助企业堵住生态环境风险漏洞。

强化作风建设是为了推动工作落实,其间,区生态环境分局分别从项目审批、“正面清单”监管、生态环境绿色保险推进等专项工作上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积极从“办事员”角度查问题找差距,力做生态环境系统先行标杆;从“小切口”入手冲破藩篱求变革,办活“生态环境议事厅”等助企服务;从“敢为先”方向干字当头促提升,聚焦“十大攀高”目标努力攀高进位。围绕全局重点工作和企业、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区生态环境分局深入一线,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助力企业稳进提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