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老黄牛退休发挥余热,云龙镇诉前调解初显成效
“感谢姚阿姨为我讨回拖欠一年多的劳务费!”在云龙司法所的调解室内,60多岁的原告张师傅喜笑颜开,向“老林工作室”调解员姚玲飞表示感谢。这是姚阿姨退休后调解的第100个案子,也是她从事诉前调解工作的第41个案子。
56岁的姚玲飞在云龙镇从事基层政法工作近30年,大家都尊称她一声“玲飞大阿姐”,退休后的她本想着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享受“温馨又从容”的黄昏岁月。
彼时,一组数字让云龙镇党委犯了难,鄞州区法院姜山法庭涉及云龙的民事诉讼案件数2019年为238件,2020年为152件,2021年不降反升为271件。这其中有统计方式变化的客观原因,也有云龙这匹“快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对应增长,重点工程推进,居民收入增加等原因。为护航共同富裕发展,治理模式还需改进,治理能力更须提升。
破题的关键还在于人,恰逢区司法局推出《鄞州区聘用退休社会人士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实施方案》,云龙司法所所长林炯带着云龙镇党委的嘱托,找到了退休干部姚玲飞与徐惠明,请求两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再度出山,为云龙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发挥余热。于是,“老林工作室”迎来两位资深人民调解员。
2022年初,云龙镇配合姜山法庭打造“共享法庭”,“老林工作室”积极行动,姚阿姨主动请缨,承担“诉前调解”任务,截至5月,她共调解案件51件,成功22件,案件涉及买卖合同、服务合同、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劳动关系、侵权责任等,直接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20余万。
当问及姚阿姨在调解过程中遇到最难的事是什么时,姚阿姨说:“打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太难了!我平均每天打15个电话,往往打通了当事人也直接挂掉,有时还要换电话再联系,现在终于能理解法官办案子的不易了。今年我加把油,争取2022年云龙的民事诉讼案件数下降到200以下!”
“云龙作为‘基层治理提升年’试点乡镇之一,姚阿姨苦心耕耘的诉前调解工作,正是我们基层改革试点‘靠前一步,主动介入’的缩影,我们未来将以人带事、以事促人,让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更加有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云龙镇党委副书记朱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