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实现全市“七连冠”

发布日期: 2022-04-21 08: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记者4月20日从区经信局获悉,省经信厅近日发布《2021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鄞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113.65,位居全省97个县(市、区、功能区)第一梯队,排名全省第四、全市第一,在全市实现“七连冠”。

据悉,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而两化融合指数的评估参照工信部发布的评估体系,主要围绕基础环境指数、工业应用指数、应用效益指数等方面对各地区进行评价。

“自2015年以来,我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逐年稳步提升,体现了全区主动顺应智造创新、工业互联网趋势,工业经济向质量优先转变的鲜明态势。”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鄞州瞄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智能制造,鄞企信息化投入快速增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个环节得到普遍应用。我区持续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化技术改造等行动,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工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走进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滨海制造基地,5000平方米的激光切割车间里,只有10名工人,原本由工人操作的零件上下料、打磨等工序,已升级为机器人配合自动化的打磨装置来协同完成。而让生产全过程得到数字化控制,靠的是由浙江文谷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家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十年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研发的文谷制造执行系统优化版,在新一代AI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支持下,融合5G、人工智能及工业APP应用,使车间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0%,为“乐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依托良好的产业环境,鄞州集聚了“文谷科技”“用友软件”等一批工业智能制造系统“领头羊”企业,初步形成智造供给产业集聚融合态势。目前,全区重点工业企业机器联网率达76.8%,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3家,市级未来工厂1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0家,均居全市前列。

同时,我区重点推动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推进管理上云和业务上云,开展基于云的移动化、互联网化业务落地和智能化提升。鼓励广大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使用云应用软件,开展基于云的移动化或互联网化应用。截至目前,我区共拥有省级上云标杆企业18家,累计培育上云企业15924家,数量均为全市第一。

高效率助推产业数字化,离不开我区积极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建链强链。深化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5G信号的主城区和重点镇区覆盖,全区累计建成5G通信基站2607个,数量占全市的24%,居全市第一。加速建设互联网企业发展所需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目前,全区光缆总长度、城域出口带宽、宽带普及率等均居全市前列。

打造数字产业新生态,精准服务强化支撑保障。去年以来,鄞州积极开展“百场千企”数字化赋能对接系列活动,组织5G工业互联网交流会、云网能力推介会等对接企业活动6场,开展未来工厂研讨会、数字化转型培训会等服务企业活动5场,场均参与企业45家以上。

以数字经济高度发展为底色,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先进制造业“百花齐放”,带动鄞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58.1亿元,同比增长15.1%,位列全市第二。区本级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35.3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75.9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194.97亿元,居全市首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居全市第二位,其中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