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壁流体:数字赋能,从制造迈向“智造”

“上星期我们公司刚中标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红庆梁煤矿项目,现在公示期已结束。原本我们是没有竞标资格的,智能化数字孪生系统研发成功后,产品数字化程度获得提升,现在双方已经签订了协议,大概12月底就能交付。”昨天,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冬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陈雪冬提到的产品正是该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云智能·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煤矿井下集控、地面远控,所有井下综采设备协同控制,进一步提升产煤效率、保障煤矿工人安全。
在“长壁流体”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云智能·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是一个厚实坚硬的大铁皮箱,内部包含了数十个数字中枢,地上部分则由操控面板和六个显示器组成,分别显示矿下实景、作业数据以及最新的数字孪生系统。
去年以来,“长壁流体”通过建设“5G+未来工厂”,落地包括数据采集、智能物流、机器人控制、数字孪生等多个5G应用,使得该系统产能提高30%,数字化程度大大提升。截至目前,这一系统已实际应用到国内18家大型煤矿,此次与内蒙古鄂尔多斯红庆梁煤矿合作的控制系统价值1249万元,是第一套加入数字孪生技术的控制系统。
“长壁流体”企业大力开发数字化产品,积极进行数字车间建设。进入位于鄞州姜山的厂区,只见电液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机械加工运行看板、品质管理看板、生产现场管理看板……这些看板直观地表现出对应车间的生产状况。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企业管理。
除了管理数字化,更多的是设备数字化,“长壁流体”作为全国优质的矿用液压动力和连接件制造商,煤矿用的液压零部件是公司实现营收的主力产品。在液压零部件的生产线上,一排排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作业。“数字车间投用以来,208台设备全部完成数字化,我们的一线员工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陈雪冬介绍,原先一个工人只能操作2台机器,有了机械臂的帮助后可操作16台机器,人均产值有了显著提升,公司员工由四五年前的450人减少到现在的238人。
“车辆转弯,请注意避让!正在卸货,请勿靠近!”仓库里,智能AGV叉车正在货架与出货口之间来回运输,这项工作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在装配车间,每条生产线上都悬挂着导轨,可自动上下料,帮助一线装配工人释放产能……数字化体现在“长壁流体”生产流程的方方面面。
研发创新才能带来一次次攀高。今年5月,“长壁流体”获评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的“云智能·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获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依托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数字化优势,今年企业仍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可实现营收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30%。
记者手记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实融合被提到新的高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从业务角度看,数字化技术可更有效率地实现企业生产目标,增加人均产值,实现提质增效。从市场角度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已提出了更高的数字化要求,数字化是中小企业获取更强发展动能的途径。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推动着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商业业态以及治理和服务模式的巨大变化。专注主业,从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到数字车间的改造,“长壁流体”是鄞企以数字新基建为支撑,从制造走向“智造”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