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2021年政府公报>2021年12期>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鄞州区全域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鄞政办发〔2021〕95号)
发布日期: 2022-01-07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 信息来源: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鄞州区全域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9日

 


 

鄞州区全域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速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全力打造高能级城市平台,全域高质量推进我区未来社区建设,努力跑在前列,打造典范样本。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党建为统领,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坐标,统筹运用建筑设施改旧建新、管理模式推陈出新、公共服务功能更新、历史文化点位出新等方式,高起点实现生活方式改善、社会关系融洽和人居环境升级,高水平提升群众的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高标准塑造具有鄞州气质的场景,高层次打造具有鄞州特色的“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协同属性,形成城乡风貌融合带。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结合新理念、融入新技术、推广新治理,构建面向现代感、面向获得感、面向幸福感的市民生活图景,实现社区标本兼治、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二是坚持家园属性,描绘共享惠民生活圈。建好社区邻里中心、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形成美好生活链圈,助推社区服务便民化、探索社区治理精细化、推动社区价值最大化,实现造社区、造家园、造生活。

三是坚持民生属性,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城。以群众的向往与需求为切入点,以补短板和功能嵌入为主,增补公共服务配套,全面集成便民为民、促进创业创新、推动共建共享,真正让老百姓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

四是坚持普惠属性,助力共同富裕标杆区。结合共同富裕标杆区打造,把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旧改新建、有机更新的全过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未来小城市集成开发等,由点及面全域推广,重塑社区生活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

(三)工作目标

以“领跑示范、梯度建设”为行动准则,将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延伸至每个镇街,着力在模式、内涵、品牌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结合《鄞州区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按照“4+2+17+25”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前三批4个省级未来社区建设步伐,2021年12月底前完成第四批2个省级未来社区申报,2021年至2023年谋划落地17个市级未来社区,2023年至2025年再谋划25个市级未来社区,未来社区建设规模和品质走在全市前列。将“三化九场景”理念和要求贯穿始终,实现全方位创新探索、全领域融合打磨、全周期系统实践。

一是4个完成申报的省级未来社区加速推进。即2个全拆全建类和2个拆改结合类未来社区换道超车,设置导入未来场景应用,按项目时序倒排进度、挂图作战,抢抓机遇、华丽转身,确保按时建成、见到风景。

二是2个申报省级第四批未来社区标杆示范。即完成申报的2个未来社区通过区域优势与自身特征融合,成为集传承与新生、数智与未来于一体的鄞州生活样本,成为旧改类全省典范。

三是17个谋划落地的市级未来社区领先领跑。立足未来社区“139”的顶层设计理念,对标九大场景参数要求,对照已有设施的统计赋值情况和场景实现度分析数据,确定8个为成熟型先创先建,9个为基本成熟型接续创建,实现全省未来社区申报数量领先、创建质量领先,试点项目的引领作用集聚显现。

四是25个远景创建的市级未来社区集中展示。作为创造条件成熟型,要以旧改类为重点,参照“示范型”建设标准,主动作为、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聚焦优势场景,着力建好建优特色场景。

二、创建路径

把未来社区创建作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区的小切口,综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精特亮”创建,结合运用“三微”改造及艺术振兴社区,融合赋能数字社会及基层治理等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优化重塑全过程治理,优化升级全链条服务,优化打造全维度场景,建设一批具有“整体大美、鄞州气质”的样板,形成与人本化需求相匹配、未来感特征相协调、大都市品质相适应的未来社区。

(一)改善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的主战场

1.全面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集聚打造普惠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补齐小区配套幼托场地配置,提升社区学前教育接纳能力;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推动“名师”等资源实现网上互通共享;打通教育资源进社区渠道,建设社区微型图书馆,实现数据共享、全民学习。

2.全面提升社区健康管理水平。拓宽社区医院看诊渠道,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等配置,全力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应用模式,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电子档案,着力促进健康管理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

3.全面提升社区创业创新水平。打造创业全要素共享、全时段闭环、全领域支撑,加强项目引进人才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在未来社区区域内“引得进、留得住”。拓宽联合办公空间,共享会议室空间,积极引导人才利用居所、共享空间等开展自主创业,激发共享经济潜能。

4.全面提升社区优质服务水平。增设便民惠民商服,建立智能化安全防护布控,推广“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高效串联物居业和居民终端渠道,探索管理服务从“小区管理”到“社区管理”的转变,营造未来社区“无围墙小区”管理氛围。

(二)改变社会关系,打造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生活圈

5.大力推广基层治理场景建设。更加注重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积极完善居务公开,通过社区会议、民主议事会等方式,定期议事协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焕新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未来治理场景。

6.大力推广社区邻里场景建设。全新打造、盘活既有社区场地用于邻里活动中心、文化传承空间的建设,搭建更多邻里交流平台。活用新建小区物业群、社区联络群、业委会群等网上云渠道,营造交往、交融、交心人文氛围。

(三)改扮人居环境,打造高值高质高效高能的主导极

7.全面推进建筑工艺更新迭代。实现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融入未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使用和运维理念,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以及无障碍设施建筑的水准走在前列。汇聚未来社区全生命周期数据,高效推进社区CIM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孪生社区与现实社区同生共长。

8.全面提升交通响应模式水平。完善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创新分段停车模式,建设慢行交通系统,致力于打造5-10-30分钟交通响应机制。强化物流配送空间建设标准体系,高效衔接快递驿站等便民空间,打造“社区—家庭”智慧物流服务集成系统。

9.全面推广生态节能场景建设。全面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注重打造立体多层次复合绿化系统,全力采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新能源技术,积极构建花园式无废社区、健康社区、绿色社区,降低社区整体能耗,有效提高绿色能源应用比例。

三、工作阶段

(一)初显成效阶段(至2022年6月底)

1.省级前三批4个项目。划船社区2022年春节前完成签约各项准备工作;白鹤社区2022年4月底前启动签约;姜山社区2022年5月中旬17#地块开工建设;龙汇社区2021年11月底完成实施方案备案。

2.市级第一批2个示范项目。和丰社区11月底通过省第四批未来社区一体化申报验收;郡柳社区12月底初见成效。

3.市级第二批1个示范项目。海创社区2021年12月底前完成申报方案编制。

4.发布市级项目创建名单。2021年12月底前,发布2022年度市级项目创建名单8个以上(含乡村新社区)。

5.向上申报数量达标。在市级创建基础上择优申报一批省级项目,不少于全市总数的15%。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2年7月—2023年)

1.省级前三批4个项目。姜山社区17#地块建成,18#地块、19#地块和20#地块全面开工建设;龙汇社区安置房地块开工建设,改造部分完工;划船社区全面启动拆迁;白鹤社区完成签约征收程序。

2.市级创建项目。2021年公布的市级旧改类项目在2022年底前完成建设,并通过考核验收。2022年7月前,确定2023年度市级项目创建名单9个以上(含乡村新社区),其中旧改类项目于2023年7月底前完成建设,并通过考核验收。

3.建设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推进多类型的未来社区建设,确保创建数量和成效均走在全市前列。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2025年)

1.前三批4个省级项目全部通过省里考核。

2.形成若干鄞州样板和最佳案例。前二批三个市级项目(和丰、郡柳、海创)全部建成并通过考核验收;形成3个以上市级未来社区“最佳实践”案例和若干未来社区示范区、创建先进镇街;力争此项工作获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励。

3.形成常态长效。打破传统社区建设的固有思维、常规方法,开展未来社区全域推进的制度设计,理念更新、提速扩面、数字赋能、机制创新、分类施策等工作,通过规划引领+标准落地的方式,推动未来社区多点结果,成为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普遍形态和普适要求。

四、创建程序

(一)组织申报,确定试点社区。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区专班)发布创建名单,以属地镇街为实施主体,编制申报方案,报区专班初审,经区政府同意后,报市专班评审,择优公布市级或省级未来社区创建名单。

(二)明确时序,编制实施方案。对列入省市两级创建名单的项目,循序推进,区专班办公室组织属地镇街编制实施方案,报区专班进行初审通过并经区政府同意后,由市专班评审通过后报省专班备案。

(三)实施推进,考核认定名单。创新供地模式、整合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推进项目创建。经竣工验收且试运营满3个月的未来社区项目,由市专班评估考核后经省、市政府同意后命名公布。

五、工作要求

(一)统筹实施,全域谋划

1.坚持规划先行。各镇、街道要依据《鄞州区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形成“一项目一方案”,纵向做好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衔接,横向对接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将未来社区建设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2.加强项目落地。深刻把握内涵特征,统筹谋划旧改新建项目。对新建类项目通过系统性、高标准打造“三化九场景”体系,实现“去房地产化”;对旧改类项目通过数智化改造、插花式改建和“补短板”式功能嵌入,满足广大居民需求。2024年底前,每个镇街至少打造1个未来社区(含乡村新社区),有条件的镇街要打造2个以上未来社区。

3.动态更新储备。在全力攻坚创建项目的同时,积极谋划储备项目,明确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准入退出机制,统筹管理未来社区储备库和实施库,系统集成、即时更新、滚动编制,形成谋划储备一批、申报实施一批,示范引领一批的动态创建格局。

(二)路径更新,全力协同

1.拓展资金渠道。创新央企、国企、民企合作载体,向上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和专项债支持,优先向未来社区项目倾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未来社区信贷支持,挖掘区域内优质民营企业参与项目管理运营,助推城市能级、品质双提升。

2.激活创新模式。提前谋划新出让土地植入未来社区理念,加快推进新建类项目引入未来社区建设标准,创新推广未来社区项目用地实行“带方案”出让、项目整体打包、全过程操盘等模式。推进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用好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

3.融合数字赋能。充分发挥CIM平台作用,衔接现有数字应用系统,承接社会优质公共服务精准落地,链接社区个性化、品质化、市场化服务需求,对接相关运营管理市场主体接入工作,系统集成满足多元对象需求的数智化体系。

(三)功能耦合,全盘运维

1.优化服务供给。以解决居民实际需求为第一要务,不“生搬硬套”满足九大场景指标。鼓励打破社区行政边界,以“选配+标配”的形式来创造指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场景”,精准对接供需“特色服务”,实现片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系统平台和公共空间的共建共享。

2.提升社区治理。坚持党建统领,建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充分提高人民群众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参与主动性,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现实需要,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激发群众全链条闭环式参与未来社区建设、治理和运营,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3.贯彻运营理念。坚持整体运营设计、标准服务体系和数智管理赋能,通过物理空间延展挖掘、多方主体协作共赢,将可持续运营理念贯穿于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等全过程,推动未来社区常态化运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专班负责对全区未来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组织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实行定期例会制度、项目清单制度、问题通报制度、经验交流制度。专班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各镇街落实主体责任,确保谋划、建设、运营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紧督导考核。把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方案制定、施工建设、持续运营、验收命名等环节实行项目化管理;以建设进度、场景落地、工作实绩等方面为重点,建立动态评价督导制度。积极发挥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开展专题督查调研。

(三)加大宣传引导。畅通信息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总结梳理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各类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开展未来社区建设理念、规划计划、政策创新、典型项目及建设成效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和谐融洽、共同参与的氛围。

 

附件:1.鄞州区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创建流程图

2.宁波市鄞州区未来社区建设规划表

3.宁波市鄞州区未来社区建设规划图

鄞政办发〔2021〕95号.doc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