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首次邀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审议意见落实成效
如何更好地提升审议意见落实成效,确保人大监督取得实效?鄞州区人大常委会于去年6月首次引进第三方机构,汇总梳理本届以来全部审议意见,重点对其中12项问题清单中黄灯数量相对较多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近日,第三方评估报告出炉,这是区人大常委会在借鉴此前对代表建议办理实施第三方评估基础上进行的又一全新探索,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新的拓展。
树立监督权威,“亮黄灯”确保问题落实不走过场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力,也是人大常委会有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重要手段,更是彰显人大制度优势和权威的重要一环。而审议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集思广益,对某项工作在充分讨论后形成的共识,也是代表人民群众意愿的呼声。
本届区人大常委会围绕“盯住法、管好钱、把牢图”,累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51项,有效推动了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通过审议督促政府解决了一批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突出重要意义的热点、难点问题。但也有部分审议意见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或落实情况不理想,内容涵盖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平原河网管控、农业产业园建设、乡村旅游、数字经济发展、城乡社区治理、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医共体建设、城乡规划实施、重点预算绩效项目等方面,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中的重点问题的落实情况“亮”出了一个或多个“黄灯”。“亮黄灯”意味着部分项目推进滞后或难以推进,意味着审议意见的整改没有到位。是人大的审议意见不够精准?还是承办部门没有全力投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聚焦。
促进监督实效,引进第三方评估查找问题和短板
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引入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本届以来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独立评估,通过全面客观分析,来检验“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并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质量及效果,同时为下步更好地提升人大监督实效提供意见建议。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门建立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模型,并对人大代表、专业人士以及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交流,将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对审议意见工作准备、研究处理、办理落实、监督检查等各环节都能作出一个直观可量化的评价,通过数据量化的方式呈现审议意见各环节的不足和短板。从最终的评估结果看,“实际落实成效如何?”“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和“承办单位是否建立长效机制,举一反三,确保问题真正解决,不再反复出现类似问题?”这三项指标得分最低。
从问题分析,主要存在部分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重点问题解决成效有待提升、政府落实审议意见长效机制有待健全、政府解决审议意见重点问题计划有待细化和审议公开性、透明性有待加强等。而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对审议意见办理认识不充分、审议意见落实工作持久性统筹性不足、审议意见“集成式”办理水平不高、审议监督“闭环”机制尚不健全。同时,评估报告也提出了探索建立并完善有利于跟踪问效工作的保障机制、推进机制、闭环机制等建议。
完善审议意见监督长效闭环,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引进第三方机构评估重在公允“挑刺”,更重在促进整改,实现提升。
监督与被监督是双向的。对评估指出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政府针对评估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切实把审议意见整改工作落实好、落实到位,还建议区政府在落实审议意见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人大相关工委、人大代表以及广大群众的沟通联系,可以采用“局长进站、联系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变“函来函往”为“人来人往”,进一步提高审议意见整改落实的群众满意度。
区人大常委会自身也创新督办方式,着力打造监督闭环的新流程。如将进一步完善审议意见监督的长效闭环,围绕面商沟通、按期答复、措施落地等环节,强化全过程督办、全方位督办的力度;强化重点督办,对“亮黄灯、红灯”问题适时再次组织开展调研、视察等方式进行监督,必要时开展再审议,并尝试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审议意见的整改件件有回音、条条有落实。此外,还将围绕审议意见的提出、交办、督办和问效等方面创新方式、健全机制。适时推进审议意见公开、借力“码上说 代表督”平台等方式,更多地邀请代表、群众、专家学者参与到审议意见各阶段工作当中,更加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回头看’进一步推动审议意见的全面落实,通过打造监督闭环,更有效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和呼声,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