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鄞州两所学校获国家级荣誉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宁波10所中小学上榜,其中鄞州占两所,分别为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陶艺)和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初级中学(剪纸、泥塑)。
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
陶瓷声声涌匠心
走进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随处可见浓厚的陶艺文化气息,陶行知主题塑像、大型“六真墙”浮雕、学校陶艺林……多样化的陶瓷艺术特色,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兴建了500平方米的陶博馆,形成“四室三区一馆”的多维格局:陶艺和陶印专用教室、瓷盘彩绘专用教室、陶艺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模拟考古区、陶艺拉坯实践区和讲座区,窑房、仓库等辅助用地齐备,电窑、气窑、拉坯机、练泥机、喷釉机、磨底机及各种泥料釉料、陶艺工具一应俱全。学校还拥有一个小型陶瓷博物馆,前期已收藏有150件各个时期的陶瓷作品,定期开展小型主题陶瓷展,培训小小解说员并组织各年级学生参观学习。
经过十多年的陶艺教育教学,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初步形成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学校开展《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编辑整理了《生活陶艺、陶艺生活》校本课程,以整合课的方式,将陶艺课纳入学生的必修课,让每一个行知学子都能够深入了解陶艺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还开设“小陶子”拓展课程,探索和推广网络选课系统,通过网络秒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选修的积极性和选课效率。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博物馆教育、网联网+理念结合的陶智工坊的办学与实践研究,探索学校博物馆、创新实验室的新形态和成效。
在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的努力下,已累计教学15万人次,连续参加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题的陶艺教育专题子课题研究获得A级子课题证书,多次在全国省市陶艺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初级中学
让非遗“活”在课堂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初级中学是宁波市人民政府和鄞州区人民政府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从1994年起,学校就对非遗项目中的民间美术“剪纸”与“泥塑”开展了兼有传承和创新的特色教学活动。2005年,该校汇集多年实践成果,编辑了校本教材《剪纸与泥塑》,全面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2018年7月,学校出版了第二本校本教材《剪意纸趣》,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成为鄞州区民间美术特色示范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剪纸与泥塑校本课程教育,发挥其综合育人作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主管负责,一位专职教师和十位兼职教师具体授课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其中,专职教师担任组长,“中国十大神剪”“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贤顺老师任科目主教,并开辟了专用制作活动室、名师工作室和作品陈列室,以保证活动课程的正常开展。校本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开足课时,除了利用每学年的劳技课进行校本课程的穿插教育外,还于每个年级段组建一个班的工艺美术社团,利用社团活动课进行拓展性教学。
钟公庙中心初级中学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民间艺术为载体,创新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思想,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摸索出“趣、赏、变、想、探、评”六字教学法,成果斐然。现有600多位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荣获大奖,教师有30多篇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200多幅作品在全国获奖,《剪纸与泥塑》获第五届“浙江省义务作品教育精品课程”,5项与民间美术相关的教学课题在省、市立项并获奖。
新闻多一点
2011年12月,宁波市荷花庄小学以书法特色教育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在宁波市荷花庄小学内,中国书法三千年大型幕墙悄然讲述着中国书法的历史,映日墙寄托着全校师生美好的愿景,名家名帖书墙古朴典雅,篆刻围墙简洁现代,“汲古启新”书法博物馆内涵丰富。在校园中徜徉,学生犹如置身于书法艺术的百花园,浓浓的文化味令人陶醉。
近30年来,荷花庄小学的书法教育从起初的写字课到特色课程,发展到现在的办学特色,形成书法教育品牌。学校在开展书法教育中已有了明确的书教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管理运行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荷花书苑”网站的建立和个性化、多样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使学校书法教育跃上了新的高地。与此相辉映的是静态课程、“五位一体”课程和活动课程,让书法教育从时空、动静、家校、课堂内外进行了有机整合,促进课程建设向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地推进。
在不断的磨砺中,1994年6月,荷花庄小学被命名为全国第二书法实验小学,2001年10月升格为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此后多次获得全国、全省书法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11月获得全国首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14年10月全省首家书法博物馆在校内建成,成功搭建了一个传承书法历史、发扬书法文化、以书会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