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教育>义务教育>工作信息
我的好老师|不忘初心,他们收获“最美”
发布时间: 2020-09-10 15:20 信息来源: 塘溪镇 信息来源:

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 周妙亚

每每进城不忘帮孩子充公交卡

自掏腰包建公益书吧,连续八年办暑托班

周妙亚是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该校的书记、副校长,今年46岁,执教27年。这几年,她一直专注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家庭孩子的公益事业,她连续8年办公益暑托班,很多孩子都亲切地喊她“周妈妈”。

就在新学期开学前夕,周妙亚来鄞州区里参加工作会议时,还不忘帮孩子们充公交卡。

她说:“因为塘溪没有充值的地方,要到城区来充,孩子家长也很忙的。所以我每次来前都会问问孩子需不需要充公交卡,有需要的就带过来。”周妙亚曾获省优秀教师暨师德楷模、最美鄞州人入围奖等荣誉称号,她爱生如子,总是这样时时刻刻想着孩子们。

连续8年办公益班,陪“小候鸟”过暑假

“周妈妈早。”8月2日一早,小帆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进周妙亚的家。这个暑假,周妙亚依旧像往年一样在家里办起了公益暑托班,1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她家过暑假。

“在这里好开心啊,有那么多小伙伴,我们一起读书、画画、写书法,可开心了。”在周妙亚家待了半个月,小帆学到了很多。小帆是塘溪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一直随务农的父母住在田头的大棚里,每到放学、放假,他就在地里帮妈妈干农活。

“他爸妈很忙,每天三四点就要起来去菜场摆摊了,孩子就经常一个人在家。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成绩也很优秀。” 周妙亚在家访中发现,学校里有一批像小帆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不仅没有书桌、台灯,有的甚至家徒四壁,孩子的衣物全靠捐赠。平日里,家长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看管孩子。

早在2016年之前,周妙亚就考虑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无人照看,把孩子接到家中辅导作业。往年,孩子们一待就是一天,丈夫华远军还会担起“大厨”的角色,解决孩子的午餐。“去年我也来了,每次吃饭的时候最热闹了,餐桌上有虾、烤翅、油豆腐烧肉、花生、丝瓜蛋汤,我最爱吃烤翅了。”大家都吃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吃完孩子们还会抢着洗碗。今年因为疫情,周妙亚只组织了半天的暑托班,也取消了带孩子们去坐地铁,游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但这丝毫没有减少孩子么的幸福指数。“只要能来周妈妈家,和大家在一起,我就很开心。”四年级的小丽如是说。

算下来,周妙亚利用闲暇时间关爱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已有八年了。她的爱心举动,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丈夫华远军是一名数学教师,今年不用忙着做饭,就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孩子数学作业;女儿华星辰还在读大学,放假后她也不出去旅游,回家成了孩子们的美术老师。今年,还来了一位“新人”,叫周鑫,是周妙亚的学生。今年刚考上师范专业的他也热心地提前“上岗”给孩子们教起了书法。

怕孩子冬天等公交受冷,她建起了“公益书吧”

周妙亚带领年轻教师坚守山区25年,时刻关注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孩子的心灵发展,通过城乡结对寻找城市爱心父母。夏天,接出租房孩子躲避台风的灾害;冬天,遇寒潮接学生到自己家过冬。她为孩子们过生日,用亲情化解留守孩子的孤独。

去年冬天,她还自掏腰在塘溪包租了一间“公益书吧”,在这里借书,无需押金,没有归还期限。这个“公益书吧”建在塘溪加贝车站的对面,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地方。上学期间,很多孩子等公交车时,都习惯在这里拿本书看一会儿。“天冷了,孩子们能躲在书吧看书等公交车,我就心满意足了。”看着孩子们安安静静看书,周妙亚总是一脸的幸福。

周妙亚的爱心举动打动了很多老师,大家纷纷加入到这场公益行动中。塘溪镇中心小学的李永晓、朱龙杰、沙磊等老师率先加入,有的布置书吧环境,有的捐书整理书籍,有的组织主题沙龙。从东南小学来塘溪支教的陆燕老师出资3000元钱用于增添书籍和沙龙其他活动的费用。

暑期放假时,即使周妙亚不在书吧,“公益书吧”的大门依旧向孩子们敞开开,甚至还有不少精彩的暑期活动。因为这些老师都会主动排班,承担起书吧的管理工作。

“周老师一心想着这些孩子,暑假给孩子免费上课,现在又给孩子们建了一个公益书吧,真的让我们很感动。”菲菲的母亲田女士说,周老师帮他们这些忙于生计的家长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以前,孩子一到饭点就找不到人,不知道去哪里疯玩了,现在大家都是在书吧找人,肯定在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