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精准发力 鄞州积极打造兜底扶贫工作“升级版”
2018年以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及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鄞州区始终把社会救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织密网、兜底线,精心谋划、全面部署、分段推进,多次开展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抓手的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区纪监委、区民政局牵头依托区、镇街、村社三级网格体系,进行“地毯式”的一线大监督,进一步查清该区社会救助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抓好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把问题逐一整改并落地落实,专项整治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全区共有民政救助对象7200余人,占全区户籍人口0.86%,其中,低保对象2966人;今年以来全区社会救助共惠及4.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额3186.5万元。目前,该区基本形成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救尽救”的全覆盖型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一、整合多方资源,提升整治工作凝聚力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2018年初,鄞州区率先实施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和困难群体帮扶并行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列入区政府重要议案,区督查室定期跟踪检查。区政府成立了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一个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到全面推进的整治过程。进一步完善政府基本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宁波市鄞州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关于调整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关于改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是以主动发现为手段。发挥基层网格员“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村社工作人员服务主动靠前,入户调查主动发现,将救助调查的触角延伸到辖区角角落落,打通救助经办“最后一公里”。基层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低收入家庭、因病支出家庭、大学生在读家庭、残疾人家庭以及因灾或意外情况发生临时困难家庭,通过主动入户调查,超前掌握和及时了解群众的急事、难事、愁心事,将以前“群众找政府求助”转变为“政府主动登门入户找群众”救助,主动发现和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最大程度杜绝“漏保”现象。
三是以精准识别为目标。依托民政、残联、慈善、大数据中心等救助联盟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精准识别救助对象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全区人口分布情况,区民政部门委托第三方对全区所有在册三无对象和40%的在册低保家庭开展入户调查,并定期进行复核。严格执行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实现省、区两级联动核对平台的数据比对,每年完成13000余户次25000人次的社会救助家庭核对工作。根据“大数据”核对结果,及时调整救助对象,杜绝向死亡人员和监狱服刑人员发放救助金,并精准定制涵盖生活、就业、服务、教育、助医、助残、精神关爱等不同类型的帮扶项目。
四是以宣传政策为阵地。各镇街建设一支由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救助工作管理人员组成的“救助顾问”团队,为群众提供政策介绍和指导,帮助不同对象的设计服务清单和服务指引,提升社会救助工作针对性。明确每年5月为该区“社会救助宣传月”,通过在社区摆摊设点、网格员入户讲解、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栏、媒体跟踪报道等多样化形式,大力宣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供养对象等社会救助政策,提高居民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让群众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申请享受救助政策,什么情况下不能享受救助政策,让享受政策的人心安理得地申请享受,不符合政策的知难而退,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户户知晓”的社会救助氛围。在全区推行社会救助“标准化、精准化、无纸化、多元化、一体化”的五化管理模式,实现救助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二、强化联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政策执行力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目前,鄞州区涉及民政各类救助政策10项:为低保、低边、特困、困境儿童、孤儿、教育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生活补贴、物价补贴和节日慰问等制度,通过低保、低边、特困等制度延伸的还有住房救助、医疗救助、交通救助、煤电和广电救助等。2019年,联合区纪开展鄞州区新一轮扶贫及帮扶、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摸清低保兜底保障底数,提高认定低保对象的准确性。建立由民政牵头,联合医保、住建、教育等部门每季度举行一次业务会商机制,提出并完善低保救助、困境儿童、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性救助政策,进一步细化了救助内容、救助对象、救助措施等条款,有效增强社会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政策支持。目前,该区共制定出台专项性政策30余个,基本涵盖了社会救助各个领域。
二是完善内部流程。推行救助窗口“三清单一流程”运行法:明确救助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规定的“权力清单”;明确到科室、到人员、到时间节点、到措施、到方式的“责任清单”;明确审批服务、业务经办等工作中易发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负面清单”;同时,根据“权力清单”,列明相关事项办理的责任主体、办理方式、具体步骤、时间期限、纪律要求,包括向上级报告、内部流程、结果公开等全过程。救助审批过程中,实现部门审批窗口和救科业务对接联动,加强核对系统和入户调查的比对,减少避免错误信息。在镇(街道)实行审批“一门式”受理后,建立内部信息流转机制,对群众的困难程度、困难原因进行甄别,及时纳入不同的救助类别。
三是强化基层服务。推行每月第二个周二晚上到基层开展以社会救助为主的“三服务”“三进三访”,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到所联片区、所联住户集中收集各类民生诉求,统一收集汇总后第一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将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未发。每位干部联系走访困难群众、残疾人、老年人、困境儿童、专职社工、社区干部等民政服务对象不少于5户。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做到简单事项现场解决、当面答复,复杂问题协调社区所在街道或区有关部门归口办理、加快解决。每次走访后及时填写《区民政局深化“三服务”民情民意收集表》。确定每月不少于1次巡查巡访主题,由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查找民政工作短板,重点对民政领域安全生产、低保专项整治、困难家庭经济状况入户调查、困境儿童生活环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等工作开展巡查寻访,对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跟踪销号。每个巡查巡防主题结束后,责任科室要及时填写《区民政局深化“三服务”巡查巡访记录表》。通过“三进三服务”“周二夜访”、联村联社等载体,多举措切实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变被动救助为主动发现。
四是强化专项培训。梳理社会救助、行政审批和核对中心三个科室相关政策,印刷了《鄞州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工作操作手册》发放至镇街和村社一线工作人员。针对镇街、村社两级工作人员变化大和工作人员业务不精的现状,每半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今年5月,社会救助巡查和一线督查后,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明确每半年举办一次镇街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的业务学习,达到镇街分管领导能够提纲式的掌握各类救助政策,民政助理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类救助政策。每年对各村的联村干部、村社书记、经办人员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并每半年组织一次对民政经办人员的业务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以片区导师的形式,协助镇街做好一线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
三、做实监督方案,提升一线整治精准力
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鄞州区做实做细每次专项整治方案,2018年农村低保进专项整治行动、2019轮扶贫及帮扶、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以及2020年社会救助一线大监督,方案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强、效果不断显现,特别是2020年社会救助一线大监督,无论是部门联动、人员配备、手段创新,还是监督覆盖的广度、深度是近年来鄞州社会救助领域整治的一次“大升级”。
一是做强监督方案。2020年5月初,抽调区纪监委第三、第五和第八纪检监察组以及民政部门中层以上骨干力量,成立由区委、区纪监委和区民政局组成的联合监督组。围绕省市有关专项监督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线监督方案,明确监督重点五个方面内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是否存在、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是否到位、近亲属备案制度是否落实、动态管理是否规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内信息是否完整等,并从资金保障、就业援助、服务帮扶、精神关爱等多个层面,给出监督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
二是做细四张表格。经过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监督组设计出了分别针对镇街、社会服务中心、村社和困难户四级层面的四张监督表格,每张表格详细列明监督内容、时间节点、谈话人员和监督手段等,相关数据要求一目了然,实现,实现一条线收集、一条线统计,有效破解了多头要数、多头报表、多头联系的弊端,切实减轻一线监督人员和基层干部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做实入户调查。实地检查期间,联合监督组分成5个小组,分别对各镇街、公共事务中心及村社逐一开展检查。本次监督主要采取“听、查、看、访”等方式:听镇街党委落实城乡低保救助工作情况,查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办理业务规范情况,看村社实地入户调查走访困难群众情况,访部分低保、低边等困难群众享受低保救助政策情况等。
四是做好问题反馈。监督组走进了249个村社,访问了359户困难群众,经过细致深入地检查。实地检查后,联合监督组每天召开碰头会,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问题反馈单,向17个镇街发出问题反馈单,累计反馈问题160条,引起了各镇街的高度重视。各镇街主要领导亲自督促整改,呈现出良好的工作成效。
四、注重整改实效,提升“应保尽保”执行力
区级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都对照每次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反思,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逐一检查整改并落地落实,民政部门及时召开镇街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参加的整改推进和业务培训会议,并明确村社干部培训频率、对基层监督检查覆盖面、部门联动等长效管理机制;相关镇街第一时间对辖区内困难群众进行再排查,对资料档案进行再核查,对业务人员进行再培训;村社统一对60周岁以上、残疾人、重病患者建档立卡,及时关注其生活动态,符合救助条件时及时纳入救助范围。2018年、2019年专项整治,全区共注销低保户771户1051人,新增183户348人,实现动态调整、精准救助。每年年底,区民政部门联合区纪监委根据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问题线索清零;对整改落实敷衍、工作作风懒散等问题,实施精准追责问责。今年一线监督后,新增低保户数5-7月环比增长明显,月增20余户,分别新增21户、39户、66户,是2019年同期新增户数的116.7%、557.1%、507.7%,监督检查成效显著。同时,主动邀请区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低保工作问题较多的镇街道进行回头看,重点督查“脱保”“漏保”和信息系统问题,确保城乡低保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鄞州区在全力推进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行动,建立区级机关(部门)与基层挂钩联系点,发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实现全覆盖,实行精准帮扶保险制度,为困难群众在财产受损、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出现时提供保障,建立“百合心理”“搭把手”“残之梦”“韩阿婆工作室”等一批专业和特色的慈善义工队伍,打造鄞州十大救助慈善品牌项目等,确保该区社会救助领域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救尽救”,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