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宁波青年志愿者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发布日期:2020-07-24 16:3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我结婚20天后就上战场了,我告诉妻子我可能不会活着回来”,王秀标,1930年生,1951年赴朝,工兵;“我是一个工程兵,桥梁就是我们的命”,胡绍寿,1933年生,1951年赴朝,工兵14团1营4连;“报告首长,按照工兵器材第184条规定,这件物品不能外借”,蒋定健,1932年生,1951年赴朝,工兵14团1营……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两天,宁波南部商务区管委会联合中建八局宁波分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王秀标、胡绍寿、厉干国等老兵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这次探望的老兵一共有46位,主要集中在宁波、金华等地,年纪最小的86岁,最大的101岁。

  “您身体可好?这些慰问品,是我们晚辈的一点心意。”在老兵厉干国家里,志愿者陈军搬来了大米、面粉和豆油,他一边和老兵亲切交流,询问老兵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生活需求和实际困难,并用纸笔记录,以便与老兵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在老兵王秀标家里,王秀标给志愿者们讲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故事。“1951年在开城,我与30多名战友一起建碉堡,敌人打来榴弹炮,炮弹就在我身边爆炸……”“1952年5月的一个凌晨,我请假到防空洞外解手,一发迫击炮打来,我提着裤子跑回防空洞,第二发炮弹便在我蹲过的地方爆炸。”回忆起往事,王秀标泪眼婆娑,他说,在战场上常常与死神擦肩而过,和平年代来之不易要格外珍惜。

  88岁的老兵胡绍寿和58岁的儿子住在乡下。这几年,胡绍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年累月离不开吃药。

  “我问老人有啥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老人说现在很幸福,啥也不缺,当年战友们很多都不在了,他还能活着看到祖国日渐强大,就已经很知足了。”志愿者宋丹说,他们在胡绍寿老人家呆了一个多小时,老人说没有任何困难,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年轻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切都好好的。

  “电视的机顶盒坏了,不知道找谁修,你们年轻人帮我看看?”“我想有生之年多看几本书,历史和军事方面的。”每到一户老兵家里,陈军、宋丹他们都悄悄地把老人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他们有哪些困难,带回公司让同事们认领微心愿,帮着老兵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老兵厉干国家里,志愿者们发现他的小肚子处鼓鼓的,以为得了什么毛病。后来才知道,老人在裤子里面缝了个口袋,把和战友们的照片、参军的证书都“里三层外三层”地装在口袋里随诊携带。“很多战友死在了战场上,我能平安回来,就要好好活着,替他们看看祖国的繁荣富强,经常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厉干国说。

  “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是志愿者们此次慰问的最真切感受。志愿者陈军说,这些老人当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在民族危难之际,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为国防建设、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他们老了,也需要我们的关怀,年轻一代也应尽力温暖他们最后的岁月,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弘扬爱国拥军传统,让抗战老革命的精神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