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手术室医疗垃圾分类管理 | ||
发布时间: 2020-10-10 08:55 信息来源: 姜山镇 信息来源: | ||
|
||
手术室医疗垃圾正确分类是杜绝医疗垃圾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去年下半年开始,手术室开展了《提高手术室医疗垃圾分类正确率》品管项目,逐步健全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流程。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为住院患者、急诊患者、危重患者进行手术、抢救的场所,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垃圾是院内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之一。 该科室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了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流程及制定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医疗废物中应遵循的规则。医疗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根据这些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分装方法,如利器盒回收,黄色、红色、黑色塑料包装袋等。 实施初期,手术室部分工作人员分类概念混乱,对分装的要求不清楚,造成各类医疗废物相互混淆,出现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等现象,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纸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本着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应分开单独回收。为此,该科工作人员在手术间、污物间及洗手台旁分别放置脚踩加盖容器,并在盖子上注明医疗垃圾的分类标识。同时,明确生活垃圾及非感染性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感染性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械放入耐穿的锐器盒内,并在盒身贴上损伤性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此外,还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反复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等,让手术室全体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和收集医疗废物的知识。 在改进过程中,该科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整改,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手术室医院废物管理是控制医源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各科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无菌手术的感染率,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通过监管人员对医疗垃圾分类进行监督,每周不定期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并记录,每月科室会议时进行讨论、总结,找出下一个问题,及时整改。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