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畔越窑遗址
浙江青瓷是全国青瓷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鄞县东钱湖“越窑”是浙江四大青瓷石窑址群之一。1981年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古窑址瓷片展览”,先后两次在香港和日本展出。展出的瓷片共500多件;鄞县选送的有12件,这些展品全部出自东钱湖畔的古窑址。所以,东钱湖越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东钱湖畔出土的青瓷残片,充分证明了汉代(公元二世纪)青瓷生产早已在浙东发展。1979年东钱湖郭家峙发现了一处东汉时期瓷窑遗址,出土的瓷器残片甚多,而且有普遍性,其制瓷工艺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值得一提的还有黑瓷,以往认为黑瓷烧制创于浙江德清,时间在东晋时期(公元四世纪)。实际上鄞县的郭童岙窑址,东汉时已经在同一瓷窑里同时烧制出青瓷和黑瓷两种瓷器,把我国生产黑瓷的时间提早了两个世纪。
位于东钱湖畔的玉缸山窑是鄞县最早的古窑址,制瓷年代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因其所产瓷器色泽如玉,遂称其地为“玉缸山”。采集的主要器物有碗、壶、罐、洗、钵等,釉色青中带灰,细腻光亮,胎质坚硬,纹饰以拍印的席纹、网纹为主,器耳多为羽毛纹。窑具有覆钵形、筒形垫座,双足器和三足垫饼等。与其相邻的郭家峙王家弄(亦称“郭童岙”)南坡也有东汉窑址,产品有碗、罐、钵、盅等,纹饰有打印的藻纹、网纹等,罐的系耳有羽毛纹,窑具有筒形垫座、小圆饼三足器等。北坡则为五代、北宋窑址,似为南坡东汉窑的延续窑址。
瓷窑大多沿湖发展,如上水的窑岙窑址位于韩岭窑岙山东坡,整个窑址自两晋延续到五代、北宋,面积较大。主要器物有大小瓷碗、水盂、钵、直口罐、双系罐等,以素面为主,亦有羽毛纹、网纹。胎质灰白,釉色以青中带灰为多。窑具有喇叭口、筒形垫座和圆饼三足鼎器等。郭家峙、窑棚、屋后山、河头湾、刀子山以及晋时延续的王家弄、窑岙等7处窑址,是自盛唐和五代时期发展起来的。
位于宝幢的屋后山窑址,瓷片堆积十分丰富。产品以大型瓷碗为主,碗口直径20厘米,敞口厚壁,平底内凹,釉色以青灰色居多,釉层光亮滋润,全是素面。另外发现有玉璧底小型碗和喇叭盘口壶及盆、罐等器物。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赞越窑青瓷之色;而徐寅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则用“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赞越瓷之巧。五代时,北方战乱频仍,地处江浙的吴越国相对稳定繁荣。吴越国每年约有5-10万件瓷器向北主献贡,当时上虞、余姚的贡瓷已不足以适应此需求,逐渐向鄞县东钱湖扩大。以出产精美瓷器闻名的东钱湖瓷窑也就成为贡瓷基地了。于是窑址面积逐步扩大,大多在150平方米左右,最大的要数隐学山麓的郭家峙窑。
郭家峙窑,计有窑场4处,匣体工场1处,面积达2万平方米左右,堆积层厚达2米以上。窑址产品繁多,有碗、小盂、粉盒、盏托、执壶、罐、盘等十余种,胎质灰白,釉色青灰,纹饰有莲花瓣壁刻、盘心刻莲花、划花水草、花鸟、蝴蝶、鹦鹉等式样,制作精细,胎泥淘炼纯净,质地细腻而紧密,釉层晶莹滋润,堪称青瓷精品。1962年《文物》杂志发表的《调查浙江鄞县窑址的收获》一文中,对此作了专门介绍。其部分瓷片标本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窑址标本展览会”,1979年、1981年先后在日本、美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两宋时期是东钱湖沿岸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当时环湖新建的窑址有小干岭、古坟潭、河头湾、刀子山等6处。大多建在东钱湖东北的东吴、少白、沙堰一带。这里从水路可直达宁波港口,便于瓷器装载外运。当时的鄞县(宁波)已是两宋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纹饰以印花、划花的水草、荷花为主,釉色青灰,胎质灰白,这个窑址有早晚两个时期的堆积层。晚期堆积层覆盖的早期堆积层之上,面积很大,东西长约1000米,宽80米,厚2米,堆积较松。从堆积的范围和厚度,可以看出晚期的瓷场规模要比早期大得多,烧制时期也更长久。在窑址的最北面,还发现有瓷窑的遗迹。从窑址的堆积形状和窑床的断面结构,可以肯定这个窑址的窑床是斜坡式长条形龙窑。沙堰小干岭窑址,堆藏丰富,产品以券足敞口碗为大宗,还有执壶、四系罐、钵等。胎质灰白,施米黄或青色釉,大多素面。堆积物以窑具匣钵占大多数,瓷片较多,可见这窑的成品率是很高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官窑的兴建,贡瓷产销的转移,东钱湖青瓷的生产渐趋衰落,至明代大部分窑场已停产,仅在高钱前堰头村发现三甲岙青花窑址一处。三甲岙东面有一座白泥山,土色灰白,是制瓷的原料。南侧为窑床,北侧瓷片堆积丰富,主要产品为白瓷青花碗,亦有少量的盆、盏、碟之类,质地较差,釉色尚佳,青花色彩较沉,有的泛褐。图饰以花草为主,用笔流畅,多绘在外壁。碗的口径约10-20厘米,器形厚重,多以叠烧而成。此窑似为民间实用的瓷窑,但在宁波地区很少发现,对探索本地区青花瓷器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东钱湖越窑在东汉、唐、五代、两宋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在当时堪称精妙绝伦,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映照千古,举世闻名,也为日、英、印度等国及港、台地区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考古学家所珍藏。在埃及的福斯塔,就出土了包括东钱胡越窑的青瓷;在沙捞越博物馆中,藏有东钱湖的青瓷;在亚欧地区的许多博物馆中,也收藏着东钱湖的瓷品。如能在东钱湖建造一座“东钱湖越窑青瓷博物馆”,它将更能显示出东钱湖越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一定会受到中外学者和旅游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