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互促:驱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日渐成为鄞州工业经济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方向标”。“融”字当先,包括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融合”互促。
鄞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9.05,位列全省97个县级地区第一梯队,并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
日前,由文谷软件助力打造的博格华纳数字化工厂项目运行顺利。以博格华纳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文谷软件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融,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促发展的典型代表,这正是我区工业企业主动顺应智造创新工业发展新态势的缩影。
融合驱动 助推工业经济发展
鄞州制造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凸显出来?“双融合”或许是个有力回答。区经信局局长严岩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互促之力,驱动鄞州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2018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鄞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9.05,位列全省97个县级地区第一梯队,并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领先领跑全市,彰显着近年来鄞州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路途中所做的努力。
不断优化政策服务与引导。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以国家和宁波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市级试点企业。2017年,奥克斯集团获评首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当年全省仅两家企业榜上有名;美康生物入选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项目。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开启了与本地传统产业融合的新篇章。目前全区软件信息企业总数达到1600余家,2018年实现软件产业收入202.6亿元,软件收入和企业规模稳居全市首位,占到全市约1/3。
今年,区经信局制定出台《鄞州区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鄞州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鄞州区企业上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力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当下,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个环节得到普遍应用;软件服务企业、智能装备制造服务企业大力助推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传统制造业也将触角伸向了现代服务业,打造平台服务企业……“双融合”对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舟股份
主动拥抱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日前,一舟股份传来好消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公告,3月1日起,由该企业参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正式实施,以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新生态需求,这无疑彰显了一舟股份在数字经济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从电缆线的生产者,成长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行者,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鄞州制造的典型代表,更蜕变成为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一舟股份最初进入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时,把分散的产品集合成综合布线业务,在2005年~2015年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0%左右。然而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发展鼎盛时期,毅然选择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新型产业集团。用3年时间把生产了20多年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全部淘汰,并逐渐形成3个核心板块业务:网络通信、网络能源、智慧城市。
目前正在快速推进的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项目建设中,一舟股份带领5家宁波本土IT信息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大数据的运用提高当地政府的行政效率,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紧扣IT产业和计算机领域,一舟股份在专注之中主动融入数字经济,让发展引擎动力更足。一舟股份董事长张文阳在采访中表示:“数字管理城市,就是数字经济。国家规划的智慧城市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是一个从百亿元、千亿元到万亿元的核心产业。在这个领域,我们起步比别人早了2年,使不少业内大企业也‘放下身段’主动寻求合作。”
借助融合发展,以一舟股份为代表的鄞州制造业,还开启了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从中低端走向高端的崭新阶段。
去年5月,一舟股份与来自瑞典的外籍院士、国际著名控制学专家安德森·林奎斯特团队签约。牵手全球顶尖技术力量,让一舟股份在网络通信的工业设施设备改造、网络能源的新型设备与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等方面将更上一层楼。
面对机遇与挑战,张文阳表示,将继续壮大“一舟”的品牌和渠道,通过融合转型、二次创业在网络综合布线方面持续发展,达到市场占有率30%,并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方面持续发力。
让制造业 换一种“新玩法”
生意帮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门槛”,众多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蜕变”?浙江生意帮云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通过工艺生产流程拆分,整合市场资源,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幅缩短。
生意帮曾与北京某儿童玩具开发商联合开发一款新玩具,从设计到量产只用了45天,比第一代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80%。
拆解生产工序、确认订单、购买原材料、组建“云生产线”、小批量试生产、优化生产方案、组织企业闲置设备加入协同制造、完成生产,这就是生意帮耗费最少产能和投入、换来高效生产的全过程。
“我们只租用加工厂的设备、场地、员工,生意帮提供原料、技术,加工厂不用承担额外风险。”公司总经理纪鸿聪说,“协同制造优势突出,生产成本低,产能组织快,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能有效避免产能重复建设,专业化程度高。”
这个对接本地区中小微企业与定制化生产的专业引擎,核心业务是结构件的代工总包,囊括了开模具、打产品、表面处理等诸多环节,它的背后,则是成千上万家遍布城乡的制造业小微企业。
在平台上,生意帮团队对每一家生产商的行业覆盖、厂家绝活、专业设备、产能空间、资信评估、工期匹配等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并根据订单实际情况,利用大数据快速匹配合适的供应商。
通过邀请制,生意帮将工厂一家家请到线上来。目前,生意帮已经拥有合作工厂1.6万多家,包括模具厂、加工厂、表面处理厂、组装厂等。从某种程度而言,生意帮已经形成完整的结构件产业链生态圈。
文谷软件
深耕工业企业 智能化项目
如果说小匠物联与生意帮是通过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那么针对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在鄞州这个先进制造业高地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入选宁波市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宁波市“两化深度融合”优秀服务机构……浙江文谷软件有限公司在制造业软件服务领域结下硕果累累。
结合行业经验优势,文谷软件服务了一批区内制造企业如博格华纳、精成车业、一舟股份等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机器人、制造装备等智能化项目,更成为全国范围内大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为制造业提档升级加码。
日前,帅特龙数字工厂上线90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帅特龙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很早就开始了对自动化的探索,然而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针对企业种种难点,文谷软件给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首先打通数据通路,消除信息孤岛。
另外,建立文档上传、修订、作废的信息化流程,方便管理人员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跟踪。
同时在车间实现布局效果图,并可以实时刷新,方便管理者了解掌握当前车间信息,缩减设备停工和故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就是一座数字化工厂的诞生,也是一场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深耕工业云平台多年,去年,文谷软件共为100余家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方案诊断,出具80余份方案,与2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眼下,信息软件产业的发展无疑已成为鄞州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点。信息软件产业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发挥巨大的“叠加效应”,离不开文谷软件这样的“酵母”。
随着口碑的提升和实力的强大,文谷软件科技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整车、汽车零部件的客户都有了,我想起当时创业的初衷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工业软件所带来的福利,于是公司在2018年推出‘亦云’,为制造企业提供轻量级MES系统。”文谷软件总经理叶朝伟说。
斐戈云裳谷
由生产制造迈向 科技产业服务平台
位于东郊街道的云裳谷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园,由知名服装品牌公司斐戈集团打造,自去年12月正式招商以来,已入驻与服装服饰相关的设计研发、国内外贸易、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企业近30家,并跻身为全市首个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斐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云曾说:“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但企业的发展,必须不停地折腾,在转型中求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和前进。”于是今年,斐戈集团以服装产业为核心,开启从自主品牌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型融合发展。
创建于1992年的斐戈集团,以服装的生产制造起家,集生产制造、品牌运营、国际贸易和外综服务于一体。去年,斐戈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62.5%。
宁波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多年快速发展之后,也面临着资源要素短缺、人口红利消失、土地资源稀缺等诸多发展上的制约,斐戈集团在新形势下,立足自主品牌发展,向服务型平台转型。
在原有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斐戈集团全面拓展多品种、多地区、多渠道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斐戈集团已成为宁波11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之一,产品出口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中小企业8000余家。在2018年度宁波市200强出口企业排名中,斐戈集团位列第16位,出口额近4亿美元。
去年5月,斐戈集团又创建起云裳谷,联合国内外高端智库、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等,共同打造一个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平台。
“云裳谷以‘专业、共享、赋能、共赢’的发展理念,以‘互联网+结合大数据’等手段,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技术研发、营销管理、金融支持、风险投资等服务。”云裳谷负责人介绍说。
云裳谷实现当年筹建、当年招商的快节奏运营,已成为打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核心落地依托单位,被批准列入2018年度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名单。
未来,云裳谷将不断充实智库建设,实现跨界服务资源的嫁接,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带动更多中小微服装企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