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9年政府公报 > 2019年09期 >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鄞州区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鄞政办发〔2019〕82号)
发布日期: 2019-10-15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鄞州区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16日

鄞州区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鄞州建设,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指数,根据《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的通知》(浙体群〔2019〕18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促进我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体育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建成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与健康发展和谐统一的健康促进性社会,推动全区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为“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使国民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4%,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0%(不含在校学生);镇(街道)达到《浙江省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规范》要求的比例达70%以上;建成拥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区级体育中心;推进清廉体育、规范办赛,无重大赛风赛纪、故意服用兴奋剂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地方总体发展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创建工作机制,部门联动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落实创建责任,形成合力,完成创建任务。重视体育的多元化功能,把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健康鄞州建设、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加以谋划推进,纳入“美丽乡村”“一带一路”和“大都市区”“大花园”“大通道”等建设的总体布局。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体育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

(二)健全体育公共服务。把创建工作作为民生要事、民心工程,围绕人的全面健康和全民发展,针对百姓健身健康新需求,积极推进减政放权、管办分离,实现体育领域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构建便民、利民、亲民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避免发生体育领域行政行为被复议纠错或行政诉讼判决撤销或违法等事项。

(三)科学指导体育健身。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社会体育指导员数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岗率达50%以上。建立设备齐全和信息化管理的区级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公共服务机构。70%(含)以上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每年组织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参加有关开具运动处方业务培训;居民个人体质健康档案建档率不低于60%。引导提升群众对体育多元化功能和体育综合价值的认知,推动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促进全区居民体质水平显著增强。

(四)增加体育设施供给。多种渠道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达到场地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环境生态化、管理信息化,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基本满足大众多层次、多元化体育健身和活动需求。建有设12个以上体育活动项目的大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文体)活动中心或体育服务综合体,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在3500平方米以上。区级建有1个及以上社会标准足球场;90%以上镇建有足球场。新建居民区和社区按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平方米以上规定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老社区(小区)更新和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在60%以上。公共体育设施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100%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100%向社会开放,且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开放率不低于7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平方米。

(五)完善体育组织建设。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大众运动健身团队遍布城乡,各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热心体育公益人士数量大幅增加,基本实现组织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区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20”模式[ 1个体育总会和20个(含)以上注册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其中10个(含)以上体育社会团体达到“3A”等级以上;镇(街道)级体育社会组织中90%达到“1+8”模式[ 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和8个(含)以上备案体育社会组织];镇(街道)通过公益岗位等形式配备体育委员。体育社会组织实现成员信息化注册管理和服务,体育锻炼组织化人数比例占本地区常住人口20%(含)以上;平均每个体育社会组织年举办赛事、活动等不少于10次。

(六)广泛开展赛事活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实现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的多样化、常态化、生活化和科学化。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网络体系,财政经费支持购买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每年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参与的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不少于4项;每2年举办8个(含)以上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1次。每万名青少年拥有1个公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组队参加省、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比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令营等体育活动不少于2次。创建周期内承办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内体育竞赛2次及以上或省级体育部门计划内体育竞赛4次及以上。

(七)增强后备人才建设。进一步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有不少于5个运动项目,运动员规模达150人,配备专职教练员、科研人员,配备符合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标准的科研设备,体现体教融合发展的新型区级少体校。建立信息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库。建有省级及以上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阳光基地)或体育训练基地。业余训练布局人数和经费到位。创建周期内培养一级及以上运动项目(含非奥项目)裁判员5人。创建周期内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试训及以上青少年体育人才至少4名。近3年输送的运动员代表浙江省参加全运会以上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

(八)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促成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增长、品牌赛事形成特色、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旺盛。建立完备的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定期发布信息;建有完备的体育产业项目库,并动态管理与更新。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运动休闲基地、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单位、省级体育类特色小镇创建单位、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培育单位1个(含)以上;每年培育《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入库赛事1个(含)以上。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省级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省级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或征集运动休闲旅游(康复)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1个(含)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以上;体育产业增速高于同期全区GDP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体育彩票市场份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九)持续厚植体育文化。推动数字体育建设,建成区域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城区主要公共场所的多媒体电子屏每周播放体育文化、体育资讯、体育赛事不少于2次。100%的社区、行政村订阅体育文化读物,文化宣传橱窗有体育文化内容,并定期更新。每年在中央媒体、省级主流媒体播报本地体育新闻不少于20次。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一网两微)宣传体育工作,并及时更新。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开设科学健身讲座和体育专题节目,每周至少播出1次。开展培育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区体育文化展示展览。发掘和整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本地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史资料。

四、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自2019年8月起至2021年9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8月-9月)。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分工,部署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1月)。根据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全区上下联动,推进落实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各项工作,同步汇编台账资料。

(三)查漏补缺阶段(2021年2月)。通过自查自纠,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提升,并完善创建资料。

(四)迎评总结阶段(2021年3月-2021年9月)。做好迎检准备工作。2021年3月底前向市体育主管部门提出考核验收申请并接受审核;2021年6月底前由市体育主管部门向省体育局申请考核验收;2021年9月由省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根据评估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实施整改;总结创建经验,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鄞州区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协调推动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协作配合。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镇(街道)、各部门共同努力,支持配合。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

(三)注重宣传引导。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挖掘先进典型,通过体育文化展示展览、宣传报道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积极报道全区的创建活动,并宣传好党委政府支持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和认可度。

(四)及时督促总结。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调研、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和通报反馈等措施,对各镇(街道)、部门开展的工作予以督促指导。各镇(街道)、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事工程取得实效。

附件:1.鄞州区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鄞州区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责任分工表(2019—2021年)

鄞政办发〔2019〕82号.doc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