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2017年政府公报>2017年09期>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区慈善总会关于开展第十七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鄞政办发〔2017〕168号)
发布日期: 2017-11-06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 信息来源: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区慈善总会《关于开展第十七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5日

关于开展第十七次“慈善一日捐”

活动实施意见


近年来,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我区历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已累计募集善款6.8亿元,占历年总募集慈善资金的53.9%。“慈善一日捐”活动已成为我区募集慈善资金的主要途径,并成为全区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壮大我区慈善实力,增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深入贯彻实施《慈善法》相关内容,现就做好今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活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活动目标。以争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先行区为引领,以实施“名城强区”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义乡鄞州”品牌,为加快建设品质新鄞州贡献新力量。

(二)基本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各级慈善组织,要不断深化对慈善工作的认识,结合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拓展新思维,在《慈善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引下,以更宽的视野、更强的责任、更实的举措,切实抓好本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实现慈善事业新发展。

二、突出重点,优化资源,全力以赴开展“慈善一日捐”

本次活动从9月中旬开始到11月底基本结束。9月中下旬为宣传发动阶段;10月至11月中上旬为募集实施阶段;11月下旬为扫尾阶段(已建“企业留本冠名基金”年增值捐赠款按协议日期解缴)。各慈善分会要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制定本地“慈善一日捐”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好此次活动。

(一)进一步充实拓展三大基金。继续做好原有基金扩增和到期续建工作,新发展一批“企业留本冠名基金”,募集小额冠名基金,鼓励个人、社区和小微企业建立抱团组合型、村企结对型、社会救助和企业内部救助结合型冠名基金。做好“镇(街道)慈善扶贫基金”和“村(社区)慈善扶贫基金”募集、增值、用途等宣传解说工作,在满足当地贫困群体救助需要同时,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增强救助实力。

(二)以推广慈善募救项目库为抓手,探索直观救助模式。各慈善分会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引导企业与募救项目对接。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充实慈善募救项目库,积极鼓励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扶持公益项目、扶贫帮困、赈灾救危、助学奖学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项定向捐赠。

(三)发动广大爱心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各地各部门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进一步强化典型宣传,注重示范引领,努力激发更多人主动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要积极推广支付宝、网络项目捐赠等方式,努力实现募集资金新增长。

(四)开展“一日捐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好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直属单位以及其他单位“一日捐”活动,积极鼓励各单位集体捐出节省的一笔或几笔开支,各单位个人原则上要全体参与,切实为基层和群众作出表率。

三、具体要求和活动中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捐款自愿原则。捐赠不论多少、爱心不分大小。活动中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特别要向企业宣传国家有关慈善捐赠的减税免税政策,让捐赠企业和个人合法合理地享受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方面优惠。

(二)坚持边募集边救助。“一日捐”活动期间,各地可结合实际,安排扶助金发放仪式、上门慰问扶助等活动,邀请党政领导和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家参加,有条件或有意愿的,可让捐赠者与受助人直接见面,向社会展示慈善救助成效,扩大慈善的社会影响,促进“一日捐”活动开展。

(三)坚持募集公开和接受社会监督。要增强募集善款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所有单位都应把募集情况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活动结束后,区慈善总会也将把全区一日捐募集情况登报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坚持发挥所募善款作用。捐赠的善款区慈善总会将严格按照《章程》和《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使用管理,各项救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各镇(街道)募集的善款上缴区总会的统筹基数不变。各镇(街道)建立的“慈善扶贫基金”、“企业留本冠名基金”、“冠名基金”及“冠名资金”的每年增值部分和使用部分也同样严格按照《自主扶助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使用和管理。

(五)广泛发挥慈善义工的作用。采用召开募捐会、设立募捐点、流动募捐箱和上门劝募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广大企业员工、农村村民、社区居民和各界群众的潜在爱心。要积极运用微信群、LED电子屏、慈善公益广告等各种形式,不断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