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体育创强十周年巡礼

发布日期:2016-08-04 15: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鄞州区体育中心

  站在南部商务区的高楼上眺望鄞州网球中心,有人说她美得像一件硕大的扇贝,把鄞州体育场馆点缀得格外绚丽;
  站在日丽中路上欣赏鄞州网球中心,有人称她似一道美丽的彩虹,把鄞州体育场馆装扮得分外妖娆……
  2010年,鄞州网球中心的建成,是鄞州精神的又一座丰碑,是鄞州力量的又一次体现,是鄞州形象的又一个新坐标。
  人们看着网球中心那恢宏的气势、场馆的壮美、齐全的功能和全新的服务,总是不停地赞叹:“太美了!太美了!”
  2005年,鄞州区成功创建为第一批省级“体育强区”,鄞州体育创强十年,成绩喜人,连续十二年在全市体育工作考核中蝉联一等奖,两度摘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全民健身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宁波市“百佳体育人”等殊荣,率先在省内实现省级“体育强镇”的全覆盖,并再接再厉成为省体育先进街道和省体育特色乡镇首个全覆盖地区。
  巡礼之·设施篇
  十年蜕变,盘点鄞州体育场地“家底”

  体育场地是体育事业最大的“家底”,是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载体、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区已形成城区有中心、乡镇有场馆、村社有设施的三级设施网络。
  体育馆、网球中心、游泳中心城区集聚一个“体育馆群”
  2004年,鄞州体育馆兴建完成,能容纳近5000名观众,是当时宁波市设施最为先进的体育馆。连续12年作为WCBA联赛八一女篮的主场,是八一女篮辉煌的见证者,也是年轻女篮成长的守护者。这里注满了军地两家风雨携手、始终相随的深情厚谊,燃烧着鄞州球迷的忘我激情。
  2010年,宁波(鄞州)网球中心和鄞州游泳中心同时落成,与鄞州体育馆隔路相望。占地114亩的土地上,建有一座中心球场、一座网球馆、16片室外场地,场馆设施配套齐全,规模及档次堪称浙江之最。
  宁波(鄞州)网球中心球场可同时容纳4000人观赛,共设有6片室内场,场馆净高12.5米,16片室外的标准可供比赛和练习的场地,设置进口照明灯具,便于市民夜间打球,真正做到全天候服务,可满足市民的不同健身需求与消费观念。该中心已连续6年承办ITF、ATP、WTA等国际高等级网球赛事,受到世界瞩目。
  鄞州游泳中心设有室内50m×25m标准游泳池一个,配备400座观众席;室外50m×25m游泳池及室内25m×10m训练池各一个,为我区游泳比赛、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同时,爱好游泳的市民们可在这一汪碧水中劈波斩浪,为市民夏季消暑多了一个好去处。
  鄞州体育馆、宁波(鄞州)网球中心、鄞州游泳中心等一批现代体育场馆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完善的设施,集聚成了省内罕见的“体育馆群”,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体育赛事和健身者,它也因此成为鄞州地标性景观。
  室内球馆、健身广场、文体活动中心乡镇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如今,在偏远乡镇,放眼望去,全市凡是有健身器材的地方都成了群众的聚集地。人们在这里活动着手脚,抖擞着精神,享受着健身的乐趣。
  晚上7点钟,公园的摇摆器、单杠、双杠、三位扭腰器、双位漫步机等健身路径旁聚的人越来越多,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网球场等场馆人声鼎沸,喝彩加油声让人热血沸腾。王先生是一位乒乓球爱好者,他几乎每天都会到乒乓球俱乐部打球。“早晨到广场跑步,晚上来这里打球,这已成了我的生活规律。现在区里对全民健身太重视了,各个小区都有健身器材,活动场所也多,还几乎都是免费的,给老百姓健身、交流提供了好环境。”
  截至2015年,鄞州75%以上镇乡(街道)拥有多功能室内球馆(游泳馆)和1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以及健身场所,领先全省,其中邱隘镇、横溪镇文体活动中心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
  根据2014年鄞州区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统计,我区体育场地的总数有2018个,共42种场地类型、场地建设总投入为18.7亿元、总面积2.94平方千米、人均面积3.4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实现了省级体育强镇乡(街道)全覆盖,镇乡(街道)体育总会、老年人体协全覆盖,建成了6个省级中心村健身广场和休闲公园,1个省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个省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7个非奥运项目基地,晨晚练点478个,打造“10分钟健身圈”。
  2014年底,我区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全民健身工程;利用山、河、湖等自然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及健身步道、健身绿道、登山步道等户外运动设施。而早在《办法》出台前,鄞州就积极尝试利用各类闲置资源,努力增加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目前,绝大部分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已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开放率达85%以上。
  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室乡村体育场让农民享受健身乐趣
  发展群众体育,硬件建设是根本。鄞州自2005年开始全面实施“星光工程”,多年来,先后投入上亿元,用于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使全区村级体育设施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如今,在鄞州,无论身处城市的高楼大厦间,还是田园上的小村落中,只要你热爱运动,都可以在附近找到合适的运动场所。
  邱隘镇以东数公里的回龙村,民风淳朴。这里的百姓最近迎来了一件喜事,该镇的文化礼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没多久,这座有众多一流设施的综合型运动健身馆将落成。
  村中心比较热闹的地方,是一个广场。“这里以后能够举办各种仪式,还能供村民跳广场舞。”该村党支部书记说。沿着广场一直往里走,眼前的场景让记者大吃一惊:一座专业的室内篮球馆,无论是看台数还是层高,几乎都能满足专业比赛的场地要求,“这座篮球馆我们打算多功能使用,平时可以供村民打篮球,或者举办一些篮球比赛,很多时候也可以把它分解成数个羽毛球场地,让喜欢羽毛球的村民打羽毛球。”
  回龙村以西20公里的古林镇前虞村,年近50岁的虞国祥是这座村子的体育见证人。他是一位爱好体育运动的多面手,乒乓球、篮球、象棋等无所不会。“村里乒乓球打得最好的是我,下象棋嘛,我可以排到前五位。”说起体育运动,虞国祥充满自信。
  自己爱好体育,所以虞国祥也格外关注前虞村的体育发展。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虽然村里的集体经济并不宽裕,但是对于群众体育设施的投入却不少。“这些年来,村里新建了好几个篮球场,健身设施方案更是规划了好多,乒乓球、羽毛球场地都有,常是供不应求。”虞国祥骄傲地告诉记者,前虞村早在2007年就被评为宁波市体育特色村。
  目前,全区建有全民健身路径915套,标准篮球场617个、门球场51个、网球场19个,其它球场175个,乒乓室239个等,设施多样,满足了不同人群健身需求。
  巡礼之·群体篇
  舞动城乡,全民健身“动起来”

  无论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是农村健身广场;不管是在居民小区的健身器械旁,还是在公园里的休闲广场上,总能看到健身休闲的人们正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对这些人来说,运动、健康和快乐,永远是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
  “一镇一品”“山水体育”全年开展各类健身活动100多次
  “如今,咱区的群众体育活动还真多,从年初开展到年末。还记得去年初,我参加了镇里的羽毛球比赛,5月份参加了登山节活动,11月份我还参加了太白湖国际越野赛……”近日,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回顾这一年,各项全民健身体育比赛依然历历在目。
  和王先生一样,许多市民表示,如今,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篮球联赛、气排球联赛、围棋等级赛、乒乓等级赛、网球邀请赛、木球赛、国际象棋公开赛、健身气功交流赛、海洋运动会、天童登山邀请赛、中国象棋赛、羽毛球挑战赛、自行车爬坡赛、网球嘉年华等竞赛活动已形成传统。同时,在机关、企事业、镇乡(街道)、社区推广全国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农村、社区推广太极拳(刀)、广场舞、健身舞等,并举办千人太极拳展示等活动。
  通过区镇两级联动,打造品牌赛事,培育特色项目,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我区体育已形成“天天有健身,月月有赛事,季季有活动,年年有高潮”的繁荣局面。
  “‘体育是民生、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的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每年全区各级各类有影响的全民健身活动100多项次,项目涵盖20多项,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鄞州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民健身活动规模上不断壮大同时,还形成了全民健身的“一镇一品”特色品牌,有瞻岐镇羽毛球、咸祥镇马拉松、东吴镇越野跑、章水镇山地自行车、邱隘镇太极拳,石碶街道健身球、首南街道木球、五乡镇乒乓球、中河街道气排球、横溪镇门球、鄞江镇舞龙、姜山镇篮球、古林镇中国象棋、潘火街道健身气功、钟公庙街道和高桥镇排舞、云龙镇龙舟等项目。
  2015年,我区还新推出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亲近自然、贴近群众的“山水系列”赛事活动,江南50K山地马拉松赛、全国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全国帆船邀请赛、“海上明月”音乐马拉松赛、太白湖国际越野赛等一批赛事活动脱颖而出,成为我区全民健身项目新的亮点。
  协会组织遍地花开镇级特色体育团队238个
  农忙一过,东吴镇文体中心广场上又传来欢快的乐曲,吃过晚饭的大娘大嫂们互相邀喊着,兴匆匆地奔向那里。吴大哥是村里健身舞蹈队的组织者,60多人的队伍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村里给配了音响、无线话筒、地灯,还专门给建了文化活动大舞台,让我们跳舞健身的劲头更足了。”吴大哥正在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证,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一定要考上,一定要带出更多的健身队伍。镇文体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为每个村都配备了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对队伍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
  区体育局也十分注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每年举办两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各单项体育协会每年组织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各机关、企事业、镇乡(街道)、行政村(社区)每年还会开展广播体操、太极拳(刀)、气排球、排舞、木球、健身舞、健身气功等项目培训,年培训体育骨干达5000人。
  同时,区体育局每年还要选派体育骨干参加市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技能、全民健身路径职业指导员和专管员培训。
  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公共社区、街头绿地、广场公园、体育场馆等场所,对参加锻炼的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目前,全区拥有三级及以上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5647人,其中国家级4名,一级103名,二级501名,三级5039名,并实现了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有了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组织才能不断壮大。刘先生所参与的太极拳队每天都在镇上的文化广场练拳,用他的话说是“365天风雨无阻”。他所在的这支队伍非常活跃,参加了不少次展演活动。“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这么坚持?我回答说因为体育健身让我的冠心病、高血压不吃药都能缓解症状,你说我怎么能不坚持?”
  从区体育局了解到,鄞州区注册的诸如武术、羽毛球、长跑等各类协会共20个,22家体育类民非企业,47个省级社区健身体育俱乐部,39个省村级体育俱乐部,全区镇级特色体育团队达238个、村级达492个,成为全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健身达人”引领运动网络评选最高票数多达30多万
  “健身达人”也是鄞州区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运动的亮点之一,“挖掘精彩故事,倡导健身氛围,引领运动潮流”是设立该项评选活动的宗旨。2012年,鄞州区体育局举办了开创宁波市先河的首届“健身达人”评选活动,网络评选在广大市民中产生强烈反响,网络票数最高的两位竟然获得了网友30多万票的支持,人气之高可见一斑。
  目前,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届,当选的“达人”个个皆有独到之处,要么是故事精彩早已名声在外,要么长年锻炼不懈、热心担当群体活动的志愿者。鄞州区邱隘镇菜场个体户郑士福是代表之一,他和妻子痴迷拉丁舞健身的故事流传已久:2006年,在邱隘菜场卖猪肉多年的郑士福对镇上组织的拉丁舞培训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便和妻子一起走上了业余体育舞者之路——每天除了辛苦的肉铺工作外,午后到晚上,拉丁舞成为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事业”。近年来,夫妻俩坚持到广场为舞队领舞,文体站组织各种活动,夫妻俩总是跟着参加。他俩舞技精湛,曾多次在世界华人国际标准舞社会舞锦标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等赛事上进入前三名。
  还有一名在央视镜头前亮过相的是毕素娥,她退休之后积极发挥打腰鼓的特长,千方百计组织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并自掏腰包购买录音机,自制磁带录音,自编腰鼓套路,自制道具、服装,组织了一支腰鼓队。这支腰鼓队已从30余人发展到了13支队伍262名队员。她曾获邀走进央视演播室,与主持人撒贝宁一起,在《首席夜话》栏目中畅谈文体义工给她带来的喜与乐。
  又如坚持不懈参加锻炼的陈继尧,从初中到高中、从军校到警营,始终坚持每天早晨5时左右起床参加锻炼活动。在各类体育锻炼项目中,他对长跑情有独钟。现在,他仍坚持每天早上跑步10公里大运动量的锻炼。
  每一名健身达人,都有长长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主题毫无疑问都是“坚持”和“热心”。而这也正是该项评选活动的主旨:展示健身运动者的风采,鼓励和引领更多的群众关爱体育、关爱自己的身体。

(鄞州区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