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和尚
发布日期:2013-01-25
13:56
浏览次数:次
信息来源:鄞州区非遗中心
“大头和尚”(俗称:抛大头)取材于明末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的《月明和尚度柳翠》故事。鄞州各地都有“大头和尚”表演队伍,逢年过节都会走村穿巷为百姓表演,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大头和尚”这一民间舞蹈,用大锣伴奏,出场三个人物,有大和尚、小和尚、柳翠婆,两男一女表演风趣,头上套有大头面具。故事情节有小和尚下山、老和尚剃头、背柳翠等,以哑剧形式,用动作表达意思,以期娱乐与消灾。据说,柳翠婆是火神菩萨的化身,和尚要把她赶出廟门,但因柳翠婆外貌不错,又令和尚喜爱,表演出矛盾心理,增加复杂的情节变化,富有戏剧性。但最后还是把她背出了廟门。“大头和尚”人员少,服装美,道具简,流动便,天井、明堂、广场都能表演。场面诙谐、风趣幽默,逗人嘻笑;面具夸张,人物变形,动作机械、卡通、滑稽,锣钗节奏别具一格,充满欢乐气氛,老少爱看。所用服饰道具有:扮大头和尚的大头假面一个,拂尘一个,僧衣一套。扮女演员的彩旦戏衣、头饰一套,折扇一把。表演分为3个段落:第一段,和尚头戴笑容大头面具,上场后做开门、扫地等佛事动作;第二段,一男演员扮演的女子上场,表演小跑步、拾金钱、整容等动作技巧;第三段,二人见面后,通过捅耳、敲头、扑、闪、躲、拉等动作,展开戏闹的场面,是一种幽默风趣的舞蹈。舞蹈的乐器伴奏由大鼓、大锣、堂锣、小手钹等打击乐组成,鼓点有长锣、走边锣、跳马鼓等。随着舞蹈变化的节奏,时而紧锣密鼓,时而哑然无声,只做表演,因而又具有哑剧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