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镇仲一村——草席编织技艺
发布日期:2012-10-29
10:34
浏览次数:次
信息来源:鄞州区非遗中心
仲一村在草席编织传承基地,与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芦家桥遗址一箭之遥。以郑家漕为最早主要形成的古村,村内以郑、阮、虞、闻、徐等十余姓氏,八百余年前的原籍河南荣阳的郑氏随宋室南渡,北宋(1127)迁至余姚中村。后一支迁入鄞县樟村。七百年前,樟村郑氏此地水丰地肥,居此仲家桥之西的石马塘。宋属桃源乡石马里青阳乡,民国时代属蜃蛟乡。2004年4月,郑家漕和石家桥两村合并,取村名为称仲一村。2009年被为省非物质古林草席编织传承基地,而原郑家漕多次被市区评为“专业特色村”、“特色村”。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如今手工草席编织技艺逐渐被机制编织所代替,半自动的草席编织普及广,而且机制草席成本少,省时、省力,深受广大草席编织户欢迎。但是编织草席质量远远不如手工草席。传统手工编织草席优点多,但成本高、工序繁杂、费时费力,且利润不高。在利益与时效的引诱下,纷纷丢弃传统手工。古林镇的仲一村是近年来仍然保留席草种植和传统手工草席编织的唯一一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