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晟
黄晟生于唐懿宗己卯年八月初六(即公元859年),自幼勤奋好学,爱习武,30岁(唐昭宗在位)中举仕任钦点飞都兵马使,后历任散常侍、浙东道南面指挥使,加受明州刺史。唐僖宗时应募于望海镇(今镇海区),身矮未被录用,后募众据守平嘉,明州知州羊僎任为辅将。相嘉攻越州,杭州刺史董昌不能御,明州刺史钟季文遣晟领兵讨伐,擒杀相嘉,遂以战功授散骑常侍、浙东道东面副指挥使。景福元年(892),钟季文卒,众拥黄晟摄明州刺史(另一说自称刺史),保境安民,广招文士,江东文士多来归,晟筑宅安置,称“措大营”。后董昌僭称帝。乾宁三年(896),钱镠发兵讨董,晟率兵响应,后董昌被诛。乾宁五年(898)率民采石筑罗城,周长18里,又重建奉化江东津浮桥。在任18年,为官廉正,后封江夏县开国子。临终上疏,勿让子荫嗣,府库所蓄,皆题“送使”字样。
相传,在三江口潜有一蛟龙,出没无常,掀风作浪,危害黎民百姓。年年端午前,百姓要用童男童女、家禽猪羊等投入江中,以乞平安。时至五代梁开年4月24日(公元907年),蛟龙又出来作孽,为解黎民之疾苦,黄晟手持长剑,奋身跃入三江口,在三江中与蛟龙搏斗三昼夜,蛟除人卒,血染江面。黄晟死时时年48岁。从此,三江口再无恶蛟之危害。有对联为证:“乘骥显鸿犹四海中星辉云烂;斩蛟传骏烈千秋下浪静波澄。”每年端午,宁波民间用菖蒲草染雄黄,制成宝剑挂在门上,以示纪念,此旧俗仍存。
黄晟在职为官18年间,建罗城、造浮桥,造福于民,功绩卓著,死后屡受历朝追封。在宗开宝年(公元968年)被朝廷追封府、仪、同三使;太子太付上国柱。淳祐八年(公元1237年)继被追封灵冀候。
据《黄氏宗谱》记载,黄晟死后下葬于东钱湖隐学山处。五代后,梁乾72年(公元912年)因黄晟嗣孙一支后裔迁居象山,墓随之迁至象山珠溪,建常乐寺,以供后人瞻仰。